
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將於7月中旬召開,中國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政策如何「定調」成為各界關心話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對大公報預測,當前中國金融業潛在風險不斷加大,有必要設立跨部門的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進行協調監管。此外,還要穩步推進金融去槓桿,以及防範監管套利行為。/大公報記者張帥北京報道
梳理此前四次會議可以發現,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級別較高,除了國務院、「一行三會」的高層參加外,各省委書記或省長通常也會參加。每次會議期間的主要看點,就是將公布相應的機構改革等重大舉措。
徐洪才認為,在今次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面,很可能會設立一個跨部門的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它將凌駕於「一行三會」之上,工作地址設置在央行,協調金融業監管,負責整體金融系統的穩定。
專家:居「一行三會」之上
經歷流動性驟緊、股市異常波動後,關於金融監管改革的討論不絕於耳,多種改革版本進入視野,其中甚至包括統籌合併「一行三會」、建立「超級央行」等傳聞。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兩會」表示,下一步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在初步達成一致後,有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層次,傳達出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升級」的信號。
徐洪才表示,當前的分業監管暴露出監管重疊、監管協調困難的問題,導致出現監管盲區,不利對整體風險的把控,如應對股災處置時,銀監會的事證監會管不到,保監會的事證監會也管不住。針對金融監管協調性不足的弊端,今次金融工作會議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可能將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提到更高層面。
約束監管套利 提高成本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將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以及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徐洪才表示,去年國慶以來,內地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地產泡沫風險增大,地方政府也存在債務風險,部分融資平台盲目擴張。因此,料金融工作會議將繼續明確積極處置存量控制槓桿率的要求,並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管套利行為往往會衍生新的金融風險,防止監管套利成為監管政策的重要目標。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此建議,要提升利率水平,壓縮套利空間,並提高套利成本約束套利行為,如可建立統一的信息平台,使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往來更容易識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