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碑界:責任分配到村保質量

時間:2017-07-12 03:16:43來源:大公網

  圖:前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的紅旗渠山碑/實習記者郭映彤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徐京豫安陽報道:去紅旗渠景區的當天,下着綿綿細雨。從開在林州路上的大巴車上望向窗外,沿途滿眼都是綠色,路旁的綠化帶草木葱蘢,看不出一絲乾渴、荒涼之象。當地的講解員說,「每個林州人都自豪地將這些綠色歸功於紅旗渠。」

  走在紅旗渠幹道上,地上每幾十步就會出現的同一種標記。這些長度約半米、寬約30厘米的石板上刻着:「當年修渠時,為保證質量,刻下的責任碑界」。講解員介紹,這是當年修渠時,將渠道按照各行政村人口數目,分為長短不一的部分,劃分給每個村專門負責。「這樣就可以責任到村,出了問題方便一一對應,進行追責。」

  當年的責任劃分制度,留下了如今我們腳下一個又一個的責任碑界。聽完解釋後,每當走了一段路,便又看到它時,都會被震撼到。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小小的、不算起眼的責任線,保證了紅旗渠的工程質量,匯聚成令世人驚嘆的「人工天河」,使那個乾旱缺水的林州,彷彿只存在於先輩們的講述之中,使林州人民受其惠澤已經半個世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