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鑽孔機械人利用激光掃描技術確定位置,準確地鑽孔及裝上繫穩螺絲。
【大公報訊】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發表網誌表示,發展局積極推動在工務工程項目應用高效建築機械人,以節省時間、優化施工質量和提升工地安全。參考工務部門試行和應用經驗,發展局會持續收集和分析數據,並陸續推出政策,要求新開展的工務工程項目應用高效建築機械人。
省時優化質量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傑指出,多項機械人技術已於多個先行項目中實踐,在節省時間、優化施工質量及提升工地安全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基於這些成功經驗,發展局正制定政策,規定合適的工務工程項目採用指定高效建築機械人。
渠務署元朗防洪壩及明渠改善計劃及元朗淨水設施第一階段工程,已經應用了燒焊機械人及遙控天秤系統。
渠務署工程師李澤祖表示,傳統的手工焊接不僅耗費大量人力和時間,焊接質量亦受工人技術水平影響,而且燒焊過程的強光和高溫等亦帶來安全風險。
吸引新人入行
渠務署引入燒焊機械人,操作員只需輸入參數便可完成標準燒焊工序。操作員亦可一人同時操作多部燒焊機械人,提升效率之餘亦改善工人工作環境。
工程項目同時採用了遙控天秤系統,應用天秤節省操作員上落天秤時間,減少高空作業風險,相信有助吸引更多新人入行。
另外,土木工程拓展署在「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工程應用了鑽孔機械人。土木工程拓展署工程師馬浩斌表示,過往在隧道內建造通風管道樑托前,工人要身處高空工作台重複鑿開混凝土表面、定位、鑽孔及安裝繫穩螺絲的工序,過程繁瑣並有潛在健康風險。
部門引入自動鑽孔機械人把工序全面自動化,機械人利用激光掃描技術確定好位置,於隧道內的牆身及天花準確鑽孔及裝上繫穩螺絲,同時吸工序產生的粉塵,不僅提升職安健康水平,亦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