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雲南朱苦拉咖啡百年飄香

時間:2017-07-07 03:16:43來源:大公網

  圖:咖啡專家學者在朱苦拉進行口味測試

  近年來,內地各大城市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喝咖啡成為青年人新的消費時尚。不過,內地最早的咖啡種植始於何時、引種於何處?一直以來眾說紛紜,直到近幾年終於有了答案:一個「險以遠、人罕至」,連名字也是「曲曲彎彎的山路」之意的小山村─雲南大理賓川縣朱苦拉村,逐漸進入人們視野。\文、圖:大公報記者 丁樹勇

  朱苦拉並不大,僅83戶370餘人口。站在村口高坡遠眺,黃牆青瓦的民居散落於面江背山的緩坡上;而村前卻被樹林圍繞,鬱鬱葱葱、枝繁葉茂,村口豎立的牌坊表明,這就是朱苦拉古咖啡林。走進古咖啡林可見,每株咖啡樹均已掛牌保護,各不相同的責任人則是村民。「我們村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咖啡樹。」村民楊福成告訴記者。

  每株咖啡樹均掛牌保護

  1904年,法國天主教傳教士田德能在朱苦拉修建教堂、創辦教會小學,從事傳教活動。酷愛喝咖啡的田德能,將來自越南中部邦美蜀的一株咖啡苗種在朱苦拉教堂的後牆外。從此,第一株咖啡樹繁衍了一片咖啡林,現存13畝1134株,包括百年以上的古咖啡樹24株。

  天主教在朱苦拉的傳教活動並未延續下來,村民們卻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楊福成雖年僅36歲,喝咖啡的歷史卻已有30年。他告訴記者,在朱苦拉男女老幼喝咖啡只是一件平常事,無關品位或高雅;每當有客來訪,奉上一杯濃濃咖啡,也是朱苦拉特有的待客方式。朱苦拉熬製咖啡也是用土辦法:杵臼脫殼、簸箕晾乾、輾壓去殼、鐵鍋焙炒、石磨成粉、土罐熬製。

  2006年,駐村工作隊員楊體武被派到朱苦拉,幫助當地發展產業,隨後帶領村民擴大咖啡種植。不過,令楊體武沒有想到的是,咖啡不但對生存環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僅育苗就面臨重重困難,多次試驗仍不成功。

  領頭種咖啡 欣慰且自豪

  直至2012年,楊體武等駐村工作隊員帶領朱苦拉村民,終於將咖啡種植發展到260多畝,每年增收400多萬元人民幣。歷經艱辛終見效益,令楊體武欣慰之餘又生自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