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會元6歲爛腿,他說「我的腿醫了一輩子,花了很多錢,但一天都沒停止爛過」\受訪者供圖
1937年7月7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也由此全面開始。今日,記錄侵華日軍在浙江細菌戰罪行的大型紀實畫冊《侵華日軍細菌戰炭疽、鼻疽受害幸存者實錄》和《侵華日軍細菌戰鼠疫、霍亂受害幸存者實錄》將在浙江圖書館首發。《侵華日軍細菌戰炭疽、鼻疽受害幸存者實錄》一書記錄了170位受害者,其中五位湖南受害人更是湖南地區首次發現的炭疽、鼻疽受害者。該書作者、侵華日軍罪行獨立調查研究學者李曉方表示,這是他近20年來的調查研究成果,他說,歷史的記憶需要證據,而收集和公布證據是為了記住歷史。」大公報記者陳旻南京報道
據中央檔案資料統計,侵華日軍實施細菌戰致死中國無辜民眾就達27萬多人。此次是首次發現炭疽、鼻疽受害者出現。有五位湖南老人全部因日軍暴行而腿部潰爛,終生不治,窮困潦倒,生不如死。
常德市城區六村,今年83歲的陳順珍老人不願意回憶童年,但身上、腿上的纍纍疤痕令她對童年的恐怖經歷卻「想忘都忘不掉」。
她說,「7歲那年夏天,我在外面放牛,因為天氣太熱,我就跑到村外的池塘裏洗澡降溫。晚上回到家,就開始怕冷發燒。身上、腿上起泡,火辣辣的,又紅又腫,接着就爛了起來。」
出門玩即被感染
陳順珍一邊說,一邊比畫着,「腿上、肚子上爛了好幾個洞,不停地流膿。」潰爛帶給她的痛楚無以言表,「怎麼治都治不好」。陳順珍的身體這一爛就是60多年。
常德市武陵區蘆山鄉農民彭朝春今年已84歲,「8歲的時候,我到田野裏去了一下,回來後,雙腿起泡,開始爛了起來,膿流到哪裏就爛到哪裏,到現在左腿還爛得很兇,右腿也爛了一個眼。」
面對「飛來橫禍」,原本貧窮的彭朝春家裏,為了治他的爛腿,父母只得把正在下蛋的老母雞賣了換錢,「但卻怎麼治都好不了」。彭朝春回憶道,「腿整天都痛,有時痛得四、五個月起不了床,有時想想不如死了算了」。彭朝春也因爛腿失去勞動力,一度以討飯維持生存。
在常德市城區陳家弄4號,今年88歲的朴友明老人說,「想起那時候的事現在還害怕」。他回憶道,「在我12歲時,我們這裏一夜之間,有很多人突然生病倒下,村子裏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生病並有人死亡,到處是一片恐慌」,「就在那時我的雙腿都爛了起來,村子裏也有好幾個人幾乎同時爛腿,現在他們都死了。」
朴友明的爛腳70年多年間,多處求醫治療,「但就是不能痊愈!我被這雙爛腿拖累了一輩子!」
父子皆成受害者
今年82歲的文會元為常德市鼎城區蔡家崗鄉農民,他記得,6歲的一天,回到家晚上就開始發燒,腳上起泡,爛得一發不可收,「而且不斷流膿流血,痛得要死」。文會元感嘆:「我的腿醫了一輩子,花了很多錢,但一天都沒停止爛過」。
家住常德市鼎城區石公橋鎮仙人村84歲的胡立方滿臉是深刻在皺紋裏的愁苦:「日本鬼子在我們這裏打仗的時候,我剛8歲。父親被國民黨抓壯丁在常德城站崗。不久,我父親在常德生病發燒,渾身都爛了起來,沒多少天都爛死了!」他說,「我出去撿柴禾回來後,腿上起了個泡,就爛了起來,一爛就是一輩子!當時鄰村有3個和我一樣爛腳的,只有一個活着」。
據了解,李曉方從事資料收集研究二十餘年,他把爛腳病論證為侵華日軍細菌戰炭疽、鼻疽受害者,並得到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內外專家公認。內地著名細菌戰研究專家郭成周教授認為:「李曉方的該項研究成果,填補了歷史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