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古城天色。\作者供圖
因母親複查,趕回古城。阿量弟安排妥當,一上午順利完成複查。母親的血象總體都挺好,尤其是血色素,已經升到十一克多,跟健康年輕人一樣。我告訴母親這個好消息,母親很高興,家人得知也都為母親祝賀。
地處江南的老家,三伏天常常又悶又熱。但近幾天剛入伏的古城有風有景。此時的華南一帶正遭遇颱風「韋帕」,香港掛起十號風球,狂風暴雨。可能就是這一枚「大蝴蝶」牽動的翅膀帶來連鎖反應,古城天色乾乾淨淨,天空純藍,雲朵又多又大又白,把老城襯得明亮鮮美,城河也高興得直泛漣漪。
每天在酒店至老屋的古街區來來回回。河邊廊簷,清風舒爽,藍天白雲下,古橋烏瓦岸柳。一半彩片一半黑白片,一半浪漫一半煙火,一半靈動一半古樸。小巷人家的凌霄花開得熱烈,一半在院內一半在院外,一半在黑瓦白牆上,一半在碧空綿雲間,一半探到巷子深處,惹得成群的蜜蜂每天圍着忙。一次次走過,估計蜜蜂都認識我了,而我看牠們,永遠是一群開心的蜜蜂。有的蜜蜂會飛到我面前打個招呼,嚇我一跳,更多的蜜蜂忙着盯花不理人。遊客路過也都忍不住駐足拍照,小院的老伯並不煩,還特意從屋內走出來開心地問:「拍到蜜蜂了嗎?」即將修繕的老弄堂也有一牆凌霄花,爬上了屋脊瓦頂,又遮住了窗戶,老城的黑白灰正好成了凌霄花葉的背景。
想去山裏走走,十幾年前曾與母親去大香林賞桂花,忽記起阿棟講過他在此地捐建了一處修行靜地,發信息問他,禪院果然在大香林,他的朋友恰在院中。我們叫了車準備過去,說話間阿棟朋友的車就到了,他正好順路接我們。與龍華寺的隆欽師傅喝茶,聽他介紹情況:禪院由兜率天宮(天上淨土)和會稽山龍華寺(人間淨土)兩大建築群組成,分處兩個山頭,南北貫通,建築面積四萬多平方米,是目前內地單體最大的佛教寺院。其設計者是南懷瑾先生,秉持資源集約和道法自然理念,依山而起,皇家寺院的大氣恢弘與江南園林的婉約靈動相得益彰。這裏供奉的是兜率天彌勒,「兜率天」是佛教宇宙觀的欲界第四層天,意為「歡喜天,喜足天」,乃欲界最為殊勝的淨土,為歷代高僧大德嚮往的往生佛國淨地。
這裏沒有那些寺院的煙薰火燎,也沒有人頭攢動的喧囂嘈雜。寺院致力於打造「書香禪寺」,以「承先哲宏願,興般若慧風」。設有會稽山書院佛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後站、圖書館,進行教學和學術研究,館藏中外哲學、宗教、社科、文學、藝術等類圖書兩萬八千多冊,定期舉辦「文化中國講壇」,鴻儒教學傳播中華文化,葉嘉瑩先生等曾在此講學。蓮花造型的兜率天宮內院(未來佛彌勒菩薩為天人說法的地方)的唐卡壁畫美輪美奐,圖書館典雅莊重,博士後站臨水面湖,靜雅清幽。一杯清茶,一窗山景,果然世外之域,書卷芬芳。
站在高處,四面群山鬱鬱葱葱,隆欽師傅指點着告訴我們這邊是古城哪個區那邊是哪個鎮,我第一次從這樣的高度和角度俯瞰故鄉,其實山勢不過三四百米高,但藍天白雲綠水青山,就是一副大氣象。母親所在老城有點遠,隱在一片湖山之間,只能瞄一個大致區域;外婆家的夏履古鎮近在咫尺,山坳處一片湖面一片村鎮。從老城老街的黑白灰跳出來,這滿眼的青綠已經是故鄉最為飽和的顏色了。小橋流水的江南,玲瓏養眼,也自有她的大氣。
在院中吃了頓齋飯,清淡爽口:杭椒炒香乾、白果山藥木耳、白灼生菜、清湯蘿蔔、番茄炒蛋,梅乾菜冬瓜湯,主食是酸菜豆腐餡餃子、豆麵驢打滾、玉米麵餅。我們每樣給母親揀了一點打包。回到老城,母親果然喜歡。次日下午再坐三十五分鐘高鐵到寧波,與邦文見面會友,黃泥螺、熗蟹、鮮蓮子也是母親最愛,又打了兩個包帶回。傍晚雲天依然很美,「晚霞一定好看!」餓着肚子掃了單車咣咣騎到迎恩門,好在趕上了晚霞落在城池湖面,歡喜!
或許冥冥之中總有一種靈諭吧。我們每天勸母親開心,這裏告訴我們「觀照萬物,喜樂自在」。最高級的治癒從不說教,它只是讓耳朵重新聽見萬物生長的尊嚴,讓眼目重新打量萬物蓬勃的生命力。改造龍華寺的一首詩,可記心境:偶把櫻花對舊客,閒敲石火煮新茶;空蒙山色竹林晚,憑欄無盡賞煙霞。星光霽月鐘鳴後,宴坐書香好生涯;策舟孤行千海外,最安心處是吾家。
母親在,老城的一切歡喜都與我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