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7日,嘉賓在達沃斯論壇上體驗華為氣懸球\新華社
【大公報訊】記者宋偉大連報道:夏季達沃斯論壇首日,管理諮詢公司埃森哲發布《人工智能(AI):助力中國經濟增長》顯示,通過轉變工作方式及開拓新的價值和增長源,人工智能到2035年有望拉動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從6.3%提速至7.9%。
該報告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技術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作為全新的生產要素而不只是生產率增強工具時,人工智能有潛力將2035年的中國經濟總增加值提升7.111萬億美元。得益於人工智能幫助員工更有效地利用時間,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動中國勞動生產率提高27%。
埃森哲大中華區主席Chuan Neo Chong表示,中國已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研究顯示,人工智能有潛力提振中國當前放緩的經濟增長。
製造漁農零售業獲益最多
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可通過三種方式激發經濟增長。第一,創造一種新的虛擬勞動力,解決需要適應性和敏捷性的複雜任務。第二,人工智能對現有勞動力和實物資產將進行有力補充和提升,提升員工能力,提高資本效率。第三,人工智能普及將推動多行業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開闢新的經濟增長空間。
報告亦提出,製造業、農林漁業、批發和零售業將成為從人工智能應用中獲益最多的三個行業。
另外,普華永道同日發布《人工智能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報告,普華永道全球人工智能主管合夥人Anand Rao表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達到15.3萬億美元規模,該成長40%來自於生產力的推動,60%來自於消費的增長。在地域分布上,中國預計將獲益7萬億美元,成人工智能領域的最大受益國。而美國雖然是最早受人工智能影響,但預計獲益只有3.7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