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朝邊貿縮水 華商進退兩難

時間:2017-05-22 03:16:18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與朝鮮近約75%的貿易在邊境城市丹東完成 網絡圖片

  近期朝鮮半島局勢持續高度緊張,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東北亞。朝「擇機第六次核試驗」、中國向邊境增兵等傳聞,以及朝美、韓朝、中朝互動的變化,無一不牽動人們的神經。在此當口,中朝貿易現狀如何?邊民生活狀況如何?邊境治安怎樣?大公報記者沿鴨綠江、圖們江兩江北岸的中朝邊境線走訪,先後抵達長白、延吉、圖們、琿春、和龍等邊境口岸城鎮,全程歷時4天。記者發現,在國際制裁等因素影響下,中朝民間邊境貿易的縮水狀況今年尤為嚴重,一些中朝互市貿易市場已淪為停車場。

  對於吉林省長白縣的旅館老闆李雄范來說,朝鮮核試驗不是件值得憂心的事。雖然這裏是中國距離朝鮮豐溪里核試驗場最近的點,一旦朝鮮發生核事故,長白縣面臨的威脅要遠大於其他中國邊鎮。但眼前,顯然兒子的婚事、低迷的旅館生意,才更讓他煩惱。

  地處偏僻、就業空間小,長白縣的老齡化較嚴重,實體經濟低迷,「生意一年不如一年」。除經營小旅館外,李雄范夫妻還與朝鮮人做些「倒包」交易,整日忙裏忙外,每月收入卻只有4000多元。「年輕人,尤其是朝鮮族的,都選擇去韓國打工,留下的不多。外面說這裏有核輻射,遊客也越來越少。沒有活力,自然就沒錢賺。」

  盼市場開放 搶佔商機

  為了兒子的婚事,李雄范曾多次想過要出兌店舖,但始終難捨,支撐他的就是心裏那一點希望─「一旦朝鮮選擇開放呢?」

  一路走來,記者發現,民間邊境貿易的縮水狀況今年尤為嚴重,所到中朝邊境幾個口岸城市的邊境商人紛紛訴苦。

  圖們口岸國門景區的紀念品店老闆談起做國際貿易的親戚,並沒有多羨慕,反倒表示了幾分同情:「日子不好過啊!」由於國際制裁,很多貨物送抵朝鮮後,沒有人給錢或是沒有換回來其他的貨物。往往是送去很久的貨物,要以新進的貨物為代價,才能夠得到回報。日積月累,越欠越多,結果成了一筆「糊塗」帳。

  當地商務局人士也表示,經常會接到中國商人的投訴,希望能夠解決在對朝貿易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但在遇到糾紛時,面對難於適用的國際慣例,中國商人往往處於弱勢地位。儘管如此,中國商人對於朝方提出的貨物要求還是不敢大意。在他們看來,如果就此放棄,那麼此前一切的努力都將付諸流水。

  進退兩難之間,他們寧願用此刻的堅守,等待在更加開放的市場到來時,第一時間搶佔商機。

  邊貿好壞受朝鮮影響大

「生意一點都不好做,因為朝鮮的政策反反覆覆。有的時候,訂完貨,第二天又說不要了」,也許沒有人比邊貿商人更加了解朝鮮,在他們看來,朝鮮老百姓對是否開放沒有概念,但政府認為有益的事情,政策就會積極靈活,所以這種在中朝邊貿的合作,一般都是朝鮮方面主動找上門來。

  如同每座中朝邊境口岸城鎮一樣,邊貿發展的好壞,決定權似乎落在朝鮮手裏。正如當下,吉林省各邊境口岸建起來的中朝互市貿易市場和國際商貿城,都沒有逃脫衰頹的命運。長白口岸國際商貿城完工於2009年,起初開市入駐了百餘家江浙企業,如今店舖幾乎都閉門謝客;圖們和琿春的中朝互市貿易市場,現在也已淪為臨時停車場。

  一些「老邊貿」很願意回憶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生意的輝煌。「那時候,晚上幹一個小時,都夠活一個月了,兩邊都『睜隻眼閉隻眼』。」由於受到饑荒和國際制裁的影響,當時朝鮮物資嚴重匱乏,地處邊境的長白縣民間走私交易頻繁。李雄范說,長白縣對面是朝鮮第三大城市惠山,生產、生活嚴重依賴煤炭和木材燃料,曾經朝鮮的礦產、木材、海鮮等都能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購買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