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成功開採南海可燃冰

時間:2017-05-19 03:16:38來源:大公網

  圖:鑽探平台上工作人員慶祝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穩定產氣 /新華社

  【大公報訊】綜合記者毛麗娟、中通社、觀察者網、人民日報報道:18日,中國於海底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開採征途上樹立里程碑,率先全球攻破「連續產氣」難關。當日上午,身處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藍鯨1號」海上鑽井平台的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宣布,中國進行的首次可燃冰試採實現超過連續7天、187個小時穩定產氣,可燃冰試採宣告成功。18日中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發去賀電。自此,中國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底可燃冰試採技術的國家,最快2030年前進行商業開發,協助人類開啟龐大能源寶庫大門。

  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作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開採現場距香港約285公里,採氣點位於水深1266米海底下200米海床中。在中石油集團、中集來福士等企業配合下,於今年3月28日在「藍鯨1號」鑽井平台上正式開鑽,經過四十多天的日夜奮戰,本月10日下午2點52分點火成功。

  試採成功 中央電賀

  10日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的203-277米可燃冰礦藏開採出天然氣,直至17日下午3時為止連續7天產氣總量達11.32萬立方米,平均日產1.6萬立方米,最高瞬時日產3.5萬立方米,甲烷含量達99.5%,圓滿完成預定目標。在開採現場,持續不斷燃燒之火焰,源自從1000多米水下分解提取出之可燃冰所產生的甲烷氣體。

  因絕大部分埋藏於海底,可燃冰開採難度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在加緊進行試開採嘗試,但礙於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或未達到連續產氣預定目標。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發形容,是次成功實現中國在天然氣水合物開發上的領跑,這將是繼美國引領頁岩氣革命後,由中國引領的天然氣水合物革命,將推動全球能源利用格局改變。

  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屬「泥質粉砂型儲層類型」,此類儲層開採難度大,日本或其他欲開展試採國家和技術人員避之不及。此次,中國實現「泥質粉砂型」可燃冰安全可控開採,象徵中國可燃冰勘查開發理論、技術、工程由「並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有機會搶佔可燃冰科技創新制高點。

  泥質粉砂類佔比逾九成

  地球上絕大多數可然冰和泥沙混在一起。泥質粉砂類型可燃冰礦藏全球佔比超過90%,也是中國主要儲集類型。「藍鯨1號」在南海成功試採可燃冰,為可燃冰商業化開發鋪平道路。李金發透露,從目前中國試採的連續性和產氣量來看,離商業性開採不遠,下一步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二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更多試開採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可燃冰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此外,可燃冰勘探開發需攻克巨大技術障礙和環境障礙,技術不成熟或引起海底大量溫室氣體湧入大氣等問題。2011年6月至2017年3月,中國相關環評項目組在神狐水合物區先後組織10個航次野外調查工作,調查內容包括海底工程地質特徵、地質災害特徵、海底環境監測、海洋生物特徵、海水溶解甲烷含量等,並發展一系列中國自主產權的水合物環境評價技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