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寄宿,我就有時間找了一個淘寶客服的工作,和她爸爸一起去縣城打工。」河北石家莊贊皇縣第二中學學生李樹玲的媽媽說,女兒到縣城中學寄宿讀書,不僅全部免除了書本費和學費,而且還能得到生活補助。像李樹玲這樣的農村孩子能夠隨父母到外地順利就讀,得益於2015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能夠享受「兩免一補」(免學雜費、書本費,對貧困生補助生活費)。15日,李樹玲和1300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又迎來一個好消息:中央財政下達2017年城鄉義務教育經費預算1170億人民幣,主要用於保障城鄉學生的上學和基本生活。
義務教育一直是內地教育經費投入最多的階段之一。據教育部統計,2016年內地年度義務教育階段投入高達1.7603萬億人民幣,佔經費總額45.29%。而教育經費總投入為3.8866萬億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從數額上來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突破3萬億元,表明國家對教育的重視達到新高度。同時,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突破4%大關,並且連續5年維持在4%到5%之間,標誌着中國教育經費投入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不過,北京師範大學統計學院唐軍指出,當前中國教育經費投入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學前教育在各類教育中的相對投入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地區「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仍沒有解決。其次,與財政教育經費投入增長相比,社會力量辦學投入發展相對較慢。
專家籲獎補民辦教育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繪提出,建設民辦教育財政分類補助機制,形成長期可持續且可衡量的資助標準和資助體系。針對非義務階段的民辦學校,在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同時,進行獎補,激勵更多民間資本進入該領域。同時,進一步創新教育籌融資方式,給民間資本更多參與公共服務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