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貿易保護主義、孤立主義、恐怖主義抬頭,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現象沒有根本改觀。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舉世矚目。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貫穿於「一帶一路」建設始終,具體來說就是:各國在共商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所有參與國家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首先,共商發展藍圖。「一帶一路」提出以來幾乎是一呼百應,得到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和支持,更多國家希望利用中國成功的建設經驗和強大發展動力,帶動本國實現經濟發展藍圖。
其次,共建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隨着「一帶一路」建設提速,雅萬高鐵、匈塞鐵路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目前,已開行3700多趟中歐班列,開通356條國際運輸線路,與43個國家空中直航。
其三,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中國通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經貿合作區等方式,帶動沿線國家全產業鏈發展,提升了它們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以哈薩克斯坦為例,該國2014年就提出「光明之路」計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對接合作。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將連雲港作為出海口,有利於把哈薩克斯坦農產品出口到東亞和東南亞。
為解決基建及工業化所需大量資金,中國專門設立了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並合作成立各種建設基金來推進項目落地和建設完成。
共商、共建、共享,為「一帶一路」注入了空前的活力,必將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發展。可以預期,隨着「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合作碩果將遍布沿線,響應者將遍布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