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新的出行方式─分時租賃的「共享汽車」漸漸走進人們的視野,並展現出自己在改善城市交通生態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買車不如租車,租車不如『開別人的車』。」辛藝是在北京望京地區工作的白領。她的宿舍距離單位3公里,中間不通地鐵。對辛藝來說,開車上下班已是家常便飯。不過在剛剛告別的2016年,她駕駛最多的並不是自己的汽車,而是一台名叫「TOGO」的共享小轎車。
「TOGO」又稱「途歌」,是一個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汽車共享出行平台。與網約車不同,「TOGO」汽車是一種隨時租用、隨地還車的「共享汽車」。只要附近停有「TOGO」汽車,使用者就可以通過手機APP對它進行定位和解鎖,激活之後就可以自由駕駛。還車時,只需在APP上付費即可。
早在2015年,中國的「共享汽車」項目已紛紛出現。「2015年,國家出台政策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鼓勵和支持,是推動『共享汽車』快速出現的重要原因。」王利峰是「TOGO共享汽車」的首席執行官。他告訴記者,「我們的『共享汽車』最終要使用的就是新能源汽車。」
從2015年9月正式運營至今,僅在北京市,「TOGO」就投放了1000多輛汽車。加上上海和深圳,約有100萬人在使用「TOGO」共享汽車APP。
王利峰告訴記者,根據「TOGO」對市場統計分析的數據,一台「TOGO」一天可供8人使用,「因為『TOGO』的使用模式是『接力棒』式的,上一個乘客用完,就可以傳遞到下一位手中。這就意味着,1台『TOGO』的單日使用效率相當於8輛私家車。」
隨着「共享汽車」的普及而改變的,還有人們執念於「擁有一輛自己的汽車」的傳統觀念。相比於私家車昂貴的購買和維護費用,時租「共享汽車」價格更低廉。當人們不斷增長的出行需求和日趨緊張的城市交通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時,時租「共享汽車」可以為解決這一矛盾提供新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