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將構建全球保密通信網

時間:2017-01-19 03:16:42來源:大公網

  圖:「墨子號」與興隆量子通信地面站建立天地鏈路(2016年11月26日攝

新華社

  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經過4個月在軌測試,各項測試指標達到甚至優於任務要求。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稱,「墨子號」可在千公里外的外太空、以10kbps速率給地面站分發量子密鑰,比地面同距離光纖量子通信水平提高15個數量級以上。此技術突破令中國具備對南海諸島、遠洋艦艇等光纖無法覆蓋地區提供量子通信保障能力,為中國構建全球天地一體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提供技術支撐。/大公報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

  「墨子號」是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全球首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台、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單位10多年協同攻關,「墨子號」去年8月16日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是國際上首次開展空間尺度量子科學實驗,創新性地突破包括星地量子信道、空間單光子探測等多項國際領先關鍵技術。

  1月18日,「墨子號」圓滿完成4個月在軌測試後,正式交付給科學家團隊使用。據悉「墨子號」依據在軌測試大綱完成衛星、載荷及天地一體化測試內容,驗證衛星平台及有效載荷整體性能、滿足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研製總要求及科學實驗任務需求。其中,多項測試結果優於預期,並已獲得初步實驗數據,令潘建偉等科學家及工程人員十分驚喜。

  保障遠洋艦艇通信安全

  通過衛星和地面站間量子密鑰分發,實現星地量子保密通信,並通過衛星中轉實現可覆蓋全球量子保密通信,是「墨子號」衛星主要應用目標。潘建偉院士解釋,若用光纖從北京到上海直接發送,約每300年只能送一個密鑰,新技術誕生後,與光纖技術相比,1000公里速率提高16個數量級,1200公里速率提高20個數量級。

  這一技術的突破,令中國具備對海南諸島、駐外使領館、遠洋艦艇等光纖無法覆蓋的地區,直接提供高安全等級量子通信保障能力。在軌測試期間,中國科學家通過「墨子號」星地糾纏分發,能在相距1200公里以上的兩個地面站之間,以1對/秒速度建立起量子糾纏,將使得人類首次具有在空間尺度開展量子科學實驗的能力,並為未來在外太空開展廣義相對論等物理學基本原理的檢驗做好技術準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