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在今年廣州市政協會議中,來自香港和台灣的委員不約而同地關注穗港澳的粵劇交流發展。特邀委員、香港長運製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徐美雲發言稱,粵劇在穗港兩地同聲同「戲」,希望政府鼓勵民間「私伙局」交流,讓更多粵劇愛好者參與其中,促進粵劇的傳承發展。
「『私伙局』雖然不及正規專業團體,但在城市小區和鄉村地區更加精幹和活躍,也可承擔傳承文化的責任。」徐美雲表示,希望政府可以加大支持民間「私伙局」發展,可以在組團、演出場地上放寬限制,同時給予更多的活動經費補助。「在一些慶典活動,也可以多邀請一些有水準的『私伙局』,提高出鏡率,這會對粵劇愛好者是很大的鼓舞。」
廣州市台灣同胞聯誼會的相關提案以廣州粵劇院為例指出,該院2016年赴港演出34次共64場,在香港擁有了固定「擁躉」,不少香港觀眾表示喜歡看「省城來的大戲」。但是,由於劇團去香港演出時間一般在周末,必須將舞台物資提前運送過關;另外由於粵劇演出人員眾多,每人140元人民幣的辦證費用也加重了演出成本。為此,建議三地海關對粵劇團體開「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