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社會藍皮書:中產崛起 佔37.4%

時間:2016-12-22 03:16:30來源:大公網

  圖:今年4月26日,「上海夢中心」項目正式啟動,總體規劃建築面積為46萬平方米,建成後將為消費者帶來一站式文化娛樂休閒體驗 資料圖片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體系,今年以來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2017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社會形勢報告會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培林介紹,中國當前的調查失業率保持在約5%水平,中等收入群體佔全國總人口37.4%。藍皮書數據顯示,來自「新社會階層」的家庭年均收入接近29萬元人民幣,幾乎是社會平均收入兩倍。

  大公報記者張帥北京報道

  據最新發布的2017年《社會藍皮書》披露,到今年三季度末,內地城鎮新增就業提前完成全年1000萬人就業目標,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4%,首次低於5%,至於相對更能反映真實失業情況的「調查失業率」保持在約5%水平。從此前五屆畢業生就業行業分布看,就業的前十大行業基本保持不變,其中建築、教育、金融、媒體信息及通信業始終保持在前四位,累計約佔畢業生就業總量1/3。

  李培林表示,中國勞動力資源的總量近若干年來、每年以數百萬的速度在減少,勞動力供求關係正在從「總量供大於求」向「結構性短缺」轉變,中國具有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有利條件。根據國際社會學界通常採用的相對標準,並基於全國社會調查數據測算,當前階段中等收入群體家庭人口佔全國家庭總人口的比例為37.4%,其中「中上收入群體」佔18.5%,「中下收入群體」佔18.9%。

  高收入高消費成特點

  在此背景下,全國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數從2008年的0.491下降到去年的0.462,呈現出縮小趨勢。他同時強調,若到2020年想令中等收入群體佔到多數,內地還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在建設「現代橄欖形」社會過程中,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組成的新社會階層異軍突起。藍皮書調查顯示,該階層表現出明顯的「高收入」、「高消費」特徵:從個人收入來看,其在過去一年的平均收入達到166403元人民幣(約186000港元),是社會平均收入75184元人民幣的2.21倍;在家庭收入層面上,新社會階層過去一年的家庭總收入均值達到288826元人民幣(約322700港元),是社會平均收入147573元人民幣的1.96倍。各地新社會階層也有較大差異,居住在上海的新社會階層的收入達到369131元人民幣(約412400港元),為北上廣三地最高;北京次之,為259978元人民幣(約290400港元);廣州最少,為201772元人民幣(約225400港元)。

  《社會藍皮書》此次還羅列社會生活三大「新困境」,在互聯網金融滋生的「非法集資犯罪問題」外,社區安全問題、物流安全風險問題亦在其中。參與藍皮書編寫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治安學院院長宮志剛稱,在內地新舊經濟發展動力轉換過程中,各種新類型的犯罪導致社會治安形勢更加嚴峻複雜。李培林強調,中國目前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時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