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企業從「後打假」轉向「先預防」

時間:2016-12-21 03:16:50來源:大公網

  圖:12月5日,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在廣州開幕/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當下,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知識產權就是財富」,並加大資金投入進行創新研發,同時也聘請律師為自有產品和商標保駕護航。知識產權保護,已經從過去的事後維權向事前預防轉變。

  近年來,在廣東各地都出現了一些專門從事知識產權保護業務的律師行,證明大部分企業對於知識產權這些無形資產保護意識正在逐漸增強,香港設計商會主席葉智榮說,如今完成設計後他立馬進行外觀註冊和申報版權專利,這也已經成為大部分企業的習慣。

  中國廣州仲裁委員會仲裁員譚國戩結合案例數據分析稱,目前不少企業已經從過去的事後「打假」向事前預防轉變。「部分綜合性律所為這些具有原創性的企業能夠提供全鏈條的法律保障體系,包括產品出來後申報各種原創性保護、產品進入市場後提供各種打擊侵權的保障,以後進入投融資領域的法律方案及實施貫徹等。」譚國戩認為,只有真正做到了對原創性企業的法律保障,才能使原創性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獲得勃勃生機。廣東高新技術產業協會執行會長王理宗也認為,要維持企業創新的熱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很重要的一環,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強對於「知識產權就是生產力」的宣導,另一方面企業特別是研發型企業應該成立專門保護知識產權的部門,中小企業聘請專門的律師顧問,負責企業的商標權、專利權的申報等工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