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珠海航展上中國自主研製的渦軸發動機/ 資料圖片
當一般計算器在美國賣1美元的時候,香港設計師葉智榮26年前設計的可以捲起來的竹簡計算機就賣到了12.9美元,他用12倍的附加值印證了工業設計創新的重要;10年後,「竹簡」遭遇內地小企業「山寨」,葉智榮粗略估算損失以百萬人民幣計。不過,這種知識產權侵權成本低、屢禁不止的時代即將一去不返。日前,中央發文明確提出,將提高知識產權侵權法定賠償上限,探索建立對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為日益活躍的創新活動保駕護航。/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如今大家打開手機就有電子計算器,少有人知道竹簡計算機,但在手機沒有普及的時候,「竹簡」小巧美觀、方便攜帶,而且使用壽命長達15年,在全球賣出超過200萬件。這正是香港設計商會主席葉智榮自有品牌ALANYIP最重要的一個發明。
港企遭「山寨」 損失逾百萬
葉智榮加入工業設計專業已有30年,1990年創立葉智榮設計有限公司,多年來設計產品超過1000件,多項產品設計銷量過百萬件,獲國際設計及發明專利數十項。「三流企業賣苦力,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賣專利」,這樣的普遍說法着實反映出企業無形資產的意義非同一般。知識產權制度作為一種現代產權制度,本質是通過產權激勵,使全社會創新活力迸發。
然而,與知識產權同在的則是屢見不鮮的侵權,葉智榮的「竹簡」也未能幸免於難,內地山寨品讓葉智榮無奈損失了逾百萬元。
2014年,一份針對專利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中提到,中國專利法實施過程中侵權行為時有發生,專利保護實際效果與創新主體的期待存在較大差距,高校科研機構、中小企業反映情況尤為嚴重。
2015年,內地專利行政執法辦案總量達3.58萬件,同比增長46.4%;人民法院新收專利和技術合同民事一審案件達1.3萬件,同比上升22.1%。這些數據一方面證明中國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在增強,另一方面,則顯露出近年來互聯網知識產權侵權糾紛多發的趨勢。
盜版成本低 維權舉證難
香港設計師活動頻繁的廣東,是內地知識產權創造活動比較活躍的省份,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供的2015年知識產權創造發展指數,廣東以90.36分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北京。
儘管廣東同樣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政保護方面的工作成績名列前茅,但在粵企業遭遇侵權的情況也不容忽視。2015年,廣東省檢察機關辦理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案件佔全國的60.61%。侵權原因涉多個方面,廣東高新技術產業協會執行會長王理宗告訴記者,首先是缺乏法律意識,研發人員離開企業時將技術帶走;其次是模仿性創新,如「山寨」外觀專利或者是應用型專利;第三,企業自身以往只關注有形資產,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等。
「打官司費錢費力,又或者『山寨』的基本是同行,怕傷了和氣」。王理宗坦言,維權有難度。葉智榮也承認,因為「山寨」他竹簡計算機的基本都是內地小企業,查找取證更不容易。
11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正式發布,明確提出「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面對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存在的一些難題,《意見》的出台意義重大。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春田亦公開表示,「只要不折不扣依照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法律規定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司法實踐,知識產權保護就會出現一個質的提升,開闢出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