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山西太原民眾在超市選購南瓜\中新社
上月中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雙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增2.1%,較前值提升0.2個百分點,連續第2個月回升,錄得6個月以來新高,其中單是鮮菜價格上漲13%,就影響CPI上漲約0.3個百分點。中國PPI在9月份由負轉正傳遞出經濟企穩向好信號後,10月份再度實現正增長,且漲幅從0.1%擴大到1.2%,連續第2個月呈現正增長。\大公報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
中國CPI漲幅在10月份再度回到2%以上區間,食品價格依舊是影響CPI變動的主要因素。10月份,中國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3.0%;鮮菜價格上漲13.0%,鮮果價格上漲6.0%;水產品價格上漲5.0%;畜肉類價格上漲3.8%,當中豬肉價格上漲4.8%。10月份其他7大類價格同比「六漲一降」。其中,醫療保健類上漲4.8%,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0.4%。
CPI漲幅處3%可控空間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指出,上月居民消費價格環比微降,但同比漲幅略有擴大,同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同比漲幅繼續擴大,他表示,去年同期相對偏低的基數因素,是10月CPI同比漲幅擴大的主因。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直言,上月剔除食品、能源後的核心CPI同比漲1.8%,較前值提升0.1個百分點,連續2個月上行,當前物價處溫和上漲通道,CPI同比漲幅則處3%以內可控區間,但部分供需偏緊食品價格可能出現的快速上漲應在未來予以警惕。
明年PPI趨升
PPI方面,穩增長政策帶動市場需求回暖,促進工業產品價格上升,煤炭、鋼鐵等行業明顯去產能效果,則對價格構成顯著提振,加之年初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回升,及去年低基數因素,共同抬升PPI同比增速。他認為,PPI持續上升是適度擴大總需求的重要表現,對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有積極意義。
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坦言稱,人民幣兌美元的適當貶值,也促進工業品和原材料進口價格提升,從上月數據看,中國通縮風險基本消失。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稱,上月煤炭開採和洗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業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5.4%、13.1%、3.7%和3.6%,同期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同比亦「由降轉升」,上述行業是帶動PPI同比上漲並延續正增長關鍵因素。
展望未來CPI、PPI走勢,劉學智相信,當前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量處低位,後期不會出現明顯供大於求現象,加之工業產品價格回升,對非食品價格將帶來推升作用,充裕市場流動性對CPI構成支撐,料未來CPI同比漲幅將在略高於2%左右波動。
李慧勇稱,在產能過剩、需求不足背景下,通縮仍是當下經濟主要矛盾,物價上行最多是「物價正常化」,現說通脹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