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赴港遊從出境首選淪配角

時間:2016-10-01 03:16:26來源:大公網

  圖:遊客在太平山頂飽覽維港風光\資料圖片

  9月29日,廣州市民林慧拖着29吋行李箱出發,開始今年第三次赴韓國「買買買」行程,要是三年前,出遊目的地應該還是香港。時光再倒退幾年,購物、聽演唱會、啖下午茶種種吸引,讓林慧每隔一兩個月就會跑去香港。「現在韓國都可以五年一簽了,消費與香港相差無幾,去香港還需要提前辦簽註,性價比不高啊。」林慧的選擇,正是這些年國慶假期內地市民赴港遊的一個縮影。香港,已經從內地出境遊的首選變成配角。」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2000年內地開始實行黃金周制度,直到2003年7月28日赴港澳自由行在廣東率先試行,香港才從中分一杯羹。用爭先恐後來形容當時廣東市民赴港的熱度毫不為過,數據顯示,同年廣東全省約15萬人國慶期間出遊港澳。

  迪園熱潮難再現

  隨着香港迪士尼樂園落成,廣東遊客赴港迎來了新高峰,2005年的國慶黃金周僅廣東旅行社組團人數就暴增50%,不少旅行社還為香港迪士尼開設銷售專區,滿足市民特別是青年高漲的熱情。當時絡繹不絕的報名盛況,與今天只剩下線路牆上一張單薄的產品推介,對比尤為鮮明。

  2006年的國慶黃金周則是值得關注的時間節點。在這一個假期中,廣東旅行社普遍出現黃金周制度以來組團香港遊人數首次下降的現象,與此相反則是廣東赴澳門旅遊人數呈現上升趨勢,實際上這是最先享受赴港自由行的廣東遊客開始對香港景點欠缺新鮮感、假貨騙客惡性事件的反應。不過,廣東遊客的「移情別戀」,被源源不斷內地其他省市遊客湧入的繁榮景象所掩蓋。

  全球瞄準華客推便利簽證

  與內地市民赴港遊持續高速增長同步進行的,是日韓、東南亞等國家紛紛向中國遊客拋出橄欖枝,當中最為積極、步伐走得最快的要數新加坡,投資超過60億新元的新加坡聖淘沙「名勝世界」2010年才有景點開業,他們的「大中華團隊」2008年就已經帶着「中餐館」、「中文導遊」等「中國式服務」到中國市場搶佔客源。

  2009年,時任香港旅行社協會主席胡兆英就估計來自內地的遊客會有部分流失。旅遊業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在開放自由行之後5年已呈走下坡之勢,根據旅遊發展局的數字,2008年訪港遊客達2950萬人次,雖略有增長但低於最初預測的3000萬。

  正是從2010年開始,赴港遊熱度開始降溫,越來越多內地市民將目光繞過香港、轉向全世界。這時,中國的出境旅遊已經發展了10多年,這個全球潛力最大的客源市場正在進入一個轉型階段,尤其是香港、東南亞這樣的中短途出境旅遊市場,面對新的政策環境和不斷成熟的旅遊者,低價低質的旅遊產品及其運作方式不再受到市場青睞,各種高端產品、創新線路逐漸成為主流。

  伴隨着中國遊客出境遊人次與消費支出的持續攀升,世界各國深耕中國市場,特別近兩年對華旅遊簽證整體處於開放模式,日、韓、英國、法國、德國、摩洛哥、南非等國均針對中國遊客推出了優惠簽證政策,加上匯率利好帶來的影響,加速了內地市民出國旅遊的步伐。

  佔中遺禍暴力趕客擾不停

  反觀同一時間的香港,繼2014年「佔中」之後,又在2015年春節陸續出現少數群體對內地遊客騷擾、謾罵等「暴力趕客」事件,香港「好客之都」形象受損,更打擊了內地市民赴港的熱情。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在內地多家在線旅遊網站的統計數據中,香港從過去高踞出境遊熱門目的地首位,逐漸下降到前五、前十,甚至在今年國慶同程旅遊網和途牛網發布的趨勢報告中首次跌出了出境遊前十。

  長期研究區域旅遊經濟發展的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英表示,黃金周制度實施以來,內地遊客已實現從出境簽證手續繁複到簡化、經濟基礎越來越雄厚的轉變,旅遊選擇性大大增加,香港旅遊業「等錢自動送上門」的好事不會再發生。關鍵是要轉變心態,同時政府做好旅遊規劃和引導,結合內地市民出遊需求和自身定位優勢,設計出新鮮線路吸引遊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