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長八新火箭2020年首飛

時間:2016-08-25 03:16:34來源:大公網

    圖:長征八號火箭預計2020年首飛。圖為運至發射塔架上的長七火箭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據新浪網報道:《中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首次確認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存在,並預計2020年完成研製並實現首飛。長八火箭可提升中國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能力,部署反導系統必備的天基紅外探測衛星。

  「到2020年,新一代運載火箭系統基本建成,長征五號、八號完成研製並實現首飛,重型運載火箭工程關鍵技術已突破。」這是摘錄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中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中的文字,這也是中國正式文件中首次確認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的存在,這種新型火箭將增強中國發射太陽同步軌道的能力。

  入軌難度高 需時刻測控

  解單來說,太陽同步軌道就是時刻在太陽光照區內的近地軌道,傾角必須大於90°。對比地球同步軌道,太陽同步軌道上的衛星體積不用太大,性能卻不減。而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所需的3.8萬公里的高度,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大約只需要送入6000公里的高度即可。但要把衛星準確送入太陽同步軌道難度可不小,正常運行難度更大。

  要把衛星送入太陽同步軌道基本有「三高」:入軌精度高,這條軌道比較偏,進入角度小;軌道控制精度高,因為需要時刻修正軌道誤差和克服諸多外力的影響;測控難度高,為了能夠時刻跟蹤保持這些軌道需要有遍布全球的觀測網絡,才能時刻調整誤差。

  在太陽軌道上,目前全球有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還有反導系統必備的天基紅外探測衛星。

  美國在太陽同步軌道上已經布置了24顆小型衛星,這些低軌道導彈監測衛星被稱為太空跟蹤與監視系統(STSS)。這些衛星只有1噸重,但可以實現對全球範圍全部彈道導彈7x24小時的全程跟蹤探測,從導彈發射開始就可以被衛星捕捉到,鎖定目標並對整個彈道中段和再入段進行跟蹤。配合海基攔截彈和「薩德」導彈防禦系統的攔截彈,可以準確鎖定真彈頭,並至少有2次攔截機會。因此,太陽同步軌道對反導建設有極大的作用。

  天基衛星2025年前趕美

  美國航空航天局認為,中國已經發射的「實踐11號」01到08星很有可能就是天基紅外監視衛星。目前中國要發射實踐11號衛星只能採用長征二號丙火箭發射,一次只能發射一顆,從2011年開始到現在,只發射了8次,還有一次入軌失敗。如果要追趕美國的24顆水平,顯然中國需要一次多星發射才能在短期內趕上美國,及早建立完全屬於中國的天基紅外預警衛星系統,所以必須研製長八火箭,提升這一入軌運載能力。

  不過,長八火箭應該是基於長七的改進型,開發難度不大。如果2020年長八火箭能夠順利發射,則中國有可能在2025年前追趕上美國現有天基紅外預警衛星系統水平,到那時中國可以說,全球發射導彈中國都能看得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