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20智庫論壇高峰對話現場/ 大公報記者譚笑攝
【大公報記者譚笑北京報道】30日,為期兩天的T20智庫論壇在北京進入尾聲。在高端對話論壇上,多位中外智庫專家圍繞全球資本流通、保護金融安全及打破貿易保護等話題,對G20杭州峰會提出了不同的期待,當中包括:保持峰會的影響力和制度穩定性、加強全球金融與貿易的治理和可持續發展、將智庫成果轉化為領導人決策和行動力、讓更多國家和民眾公平分享發展福祉、保障世界發展的包容性和公共產品供給,以實現人類的全面發展。
澳洲國立大學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東亞經濟研究所所長、亞太經合組織首席架構師彼得.德賴斯代爾指出,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趨勢,而貿易是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國,需要成為國際貿易系統的守護者。
德賴斯代爾認為,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低迷、貿易投資機遇減少,將可能帶來深入的結構性調整。面對當前國際社會上的反全球化呼聲,此次G20必須站出來,構建一個全新的全球貿易日程,同時峰會要為國際的經濟增長提出清晰的方案。
實現資產跨境流動
如果說當前全球貿易萎縮,那麼對於發展中國家,甚至是不發達地區,情況更加糟糕。2015年,僅有一千多萬美元的貨物出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因此,中國提出在G20框架下建立貿易投資工作組,對於實現跨境貿易和資產流動,顯得十分必要。
國際貿易與可持續發展中心總裁里卡多.梅林德─奧爾提斯表示,當前中國在G20的貿易和投資方面已將會議水平提高到非常高的層次,他建議在中國擔任出席國期間,帶領此次G20峰會深入分析WTO背景下的TPP、RTA等區域多邊貿易體系,進一步整合貿易的包容性可持續發展問題,並最終推動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把握峰會主題 保G20穩定
英國退歐、土耳其政變、德法連續遭恐怖主義襲擊、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準備工作尚存不確定性、美國總統大選結果難料……差不多一半以上的G20國家都遭遇了不穩定因素的困擾。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仁偉對G20杭州峰會的穩定性表示了擔憂。
他指出,以往G20峰會曾出現過主題改變的情況,往往與G20國家內部問題相關。他認為,中國必須牢牢把握G20主題,把G20各個部長會議已確定的成果,通過元首峰會最後的聯合文件確定下來,不能因為一些國家出現了不確定因素而改變G20的主題及其成果的有效性。
黃仁偉同時指出,不僅是短期的穩定性,還要構建G20框架下的貨幣互換和危機應對機制,從而解決未來可能出現的全球系統性風險,保證G20長期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