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蔡昉指出,當前國際經濟局勢低迷源於各國結構性問題\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譚笑、周琳、張帥北京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在29日舉行的T20高峰論壇上指出,當前國際經濟局勢低迷源於各國存在結構性問題。為重振世界經濟,結構性改革刻不容緩,同時中國促成G20成員國協同推動結構性改革意義重大。
蔡昉表示,當前結構性問題已經成為阻礙世界經濟強勁、平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蔡昉解釋,當前不僅在中國,世界各個主要經濟體都出現了阻礙生產力提高的制度因素,而新一輪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尚未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就業增長緩慢,失業問題嚴重,而在投資方面也沒有起色。此外,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也阻礙國際貿易的增長。
「因此,『結構性調整』一詞在各個國家都是熱詞,雖然各國說法不同,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和其他國家的結構性調整改革不盡相同,但有很多共同話題需要討論。」
面對這些挑戰,G20已採取一系列行動措施以提升世界經濟增長潛力。中國促成G20成員國協同推動結構性改革,以創新作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重啟G20金融工作組、達成G20全球貿易增長戰略、中國推動了G20制定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等措施,都為維護國際市場穩定、促進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