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十二五‘創新鑄就’國之重器‘

時間:2016-06-02 15:35:49來源:大公網

  圖:“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重點展示中國重大的科技成果和重要的工作進展\網絡圖片

  6月1日,中國“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開幕,展出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C919大飛機、“華龍一號”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高科技專項裝備。科技部最新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民口科技重大專項共部署2500餘個項目,中央財政投入769億元人民幣(逾922億港元),帶動企業、地方和其他單位投入1080億元人民幣(近1300億港元)。\大公報記者周琳北京報道

  “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是配合科技“三會”的重點展覽,由科技部、發改委、財政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聯合主辦。採用大量現代科技,如虛擬現實、裸眼3D、全息技術等,實現“以科技展科技”。

  現場展出的創新科技包括:量子通信(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訊方式)、全超導托卡馬克(利用磁約束來實現磁局限融合的環性容器)、中國極地考察等基礎研究重大突破、C919大飛機駕駛艙、天宮一號模擬體驗艙、北斗導航系統、高溫氣冷堆(用氦氣作冷卻劑的核反應堆)、深海潛水器、“天河二號”等戰略高技術;以及集成電路、自主可控國產軟硬件系統、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等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科技創新技術。

  C919智能駕駛艙首揭面紗

  科技部表示,“十二五”期間科技專項成果應用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新增產值達1.4萬億元,出口額53.6億美元,淨利潤額3600億元。

  展場內,儘管運20和C919兩型大飛機只能以大模型方式登上展台,但中國商飛公司還是設立了智能駕駛艙,參觀者可坐進艙內駕駛,感受多方位的擺動。大公報記者看到,駕駛艙內設計布局簡潔,採用超寬超大觸摸顯示屏,通過觸摸和語音控制和集成增強形態勢感知技術,實現駕駛艙的智能控制。

  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介紹,該套系統是第一次展出,剛從北京實驗室運來。它集成地空移動寬帶通信等技術手段,實現駕駛艙的空地、空空信息互聯。

  高分四號創多項國際第一

  巨大的、裹茠鰶嬰熅T箔的“高分一號”和“高分四號”衛星也是首次參展。在2015年最後一次航天發射中,“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四號”遙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展區負責人介紹,“高分四號”創造了多個國際和國內的“第一”。與之前發射的“高分一號”、“高分二號”等低軌遙感衛星不同,“高分四號”運行於距離地面3.6萬公里地球同步軌道上,仍能實現可見光50米、中波紅外譜段500米的高分辨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分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李果表示,這得益於“高分四號”採用的大口徑面陣凝視相機,它是中國目前口徑最大的面陣成像相機,一次能拍攝相當於河南省大小的國土面積。“它不僅代表了中國目前在高軌遙感衛星領域的最高成就,而且國際上也沒有能與之匹敵的同類衛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