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文提到廣泛性焦慮症的症狀,今期會談談它的成因及治療方法。據報告顯示,有廣泛性焦慮症的人通常不會單單只有一種焦慮情況,多數個案會有其他焦慮症失調的情況伴隨出現,如驚恐症或恐懼症、強迫症、抑鬱症,或同時有濫用酒精或藥物等。雖然到目前為止,專家和學者仍未確定是什麼原因引致廣泛性焦慮症,但研究顯示,焦慮症的形成可能與遺傳、化學物質失調,或環境中的壓力有關。
研究提到,若家族歷史中曾有人出現廣泛性焦慮症的話,個人有這種焦慮症的機會將會增加。這意味着廣泛性焦慮症有可能是家族遺傳的。而所謂「化學物質失調」,是指連接腦部思考和情緒部分的神經細胞在傳遞訊息的路徑上出現不尋常的情況。這些神經細胞的連結是通過一些叫「神經遞質」(neurotransmitters)的化學物質來傳遞訊息,若這些傳遞訊息的路徑上出現問題而未能暢順運作,便會出現情緒不穩或焦慮。而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其他方式的治療,可以改善訊息傳遞和減少焦慮的症狀。
至於環境因素方面,各種創傷及壓力,如虐待、喪失至愛親朋、離婚、轉工轉學校等情況,都有可能引發廣泛性焦慮症。如果本身已有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同時要面對以上提及的創傷及壓力的話,他或她的廣泛性焦慮症的症狀會更嚴重。另外,專家指出有廣泛性焦慮症的人士如果選擇服用酒精、尼古丁或其他會上癮的藥品,可能會使原本的症狀更趨惡化。
治療方面,如果當事人沒有身體上的不適,會被轉介去見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或精神健康專家,以作診斷和治療。廣泛性焦慮症的治療,主要是同時採用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針對生活作息上受到焦慮干擾的個案,但只適合作短期治療,因為這種藥物有鎮靜作用,會影響記憶力和注意力,同時會令人上癮。不過,某些藥物(例如benzodiazepines)是可以減低或控制嚴重焦慮的情況,如肌肉緊張和煩惱不安等。但服用這些藥物時,千萬不能同時服用其他藥物,因會加強藥物的鎮靜效果,若有其他藥物要服用的話,應先與精神科醫生商討,確保不會影響健康;另外,謹記萬萬不可在服藥期間飲用酒精飲品,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除此之外,同樣可以用來治療焦慮的藥物是抗抑鬱藥物,這些藥物一般須服用幾個星期才生效,但它們比較適合長期服用,以治療廣泛性焦慮症。因篇幅所限,下期文章會續談廣泛性焦慮症的另一種治療:認知行為治療。
作者簡介:劉錦玲曾參與影視演出及擔任綜藝節目主持人。近年在美國三藩市州立大學畢業,主修社會學及副修心理輔導。曾在防止自殺熱線、危機熱線等擔任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