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那些你不知的歷史/一戰華工血淚史

時間:2022-06-07 04:23:59來源:大公报

  圖:(左)1917年在法國北部濱海布洛涅,中國勞工在英軍軍官的監督下將一袋袋的燕麥裝車。(右)服務於廚房和醫院的華工們。

  今天的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但是大家能想像到原來一百年前的中國,民國建立之初,國內面對不同軍閥勢力之下,竟然以非軍事的形式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嗎?一切都要從一間普通招工公司說起。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與德奧同盟國在歐洲戰場展開了大規模激烈的戰鬥。戰爭的過程無論是前線作戰還是後方補給都亟需大量勞動力。而當時的中國是一個擁有「四萬萬同胞」的人口大國,故此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就看上了我們的勞動力。礙於北洋軍閥政府在戰爭爆發之初已對外宣布採取「中立」,但又同時希望得到這些西方列強的支持以此增強自己的實力,便以宣傳招工出洋為名,實行「以工代兵」的模式參與戰事。

  《申報》:出洋華工達30萬人

  當時法國與北洋政府組織了一間名為「惠民公司」的招工公司,中方代表由梁士詒擔任總經理,法國軍方則以陶履德上校以農學博士的名義代表工廠,並在1916年5月正式簽訂招工合同。而這間惠民公司招工的地點有天津、香港、青島、廣州等九個地方,其中香港的分公司更是設於中環的雲咸街。及後,英國和俄國也在1916年秋季先後在威海衛、濟南、東北等地設立招工所。至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洋華工的總人數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十幾萬,有的說是二十三萬,而根據《申報》1919年6月的報道,出洋華工是多達三十萬人。

  華工多數從事體力勞動,從修路、運輸,甚至到製造槍炮和挖掘戰壕。而原本招工條款內訂明中國工人決不用於任何戰爭之中、一般工人工資每日5法郎等細節到了法國後基本上都變了樣。比如說,自從1917年8月中國對德宣戰後,法國就把更多的華工送往前線負責挖掘戰壕和掩埋屍體等。而所謂的每天5法郎的工資,在當地又需要扣除膳食費、住宿費、制服費和保險醫療等,最終實際工資只有2.5法郎。

  縱使薪水不如預期,但華工的工作表現對於歐洲這些國家的工廠和軍方卻是出乎意料的好,連法國和英國的軍部都對華工的能力讚不絕口,甚至有不少聘請外籍工人的工廠或軍隊要求只聘請華工。其中一次,同盟國軍隊與協約國派出的華工同樣在戰線的兩邊各自挖掘一條戰壕,原計劃是從早上八時開始直至中午十二時完成。結果華工前後只花了兩小時,早在十點完成任務。而另一方的同盟國軍則每一小時喝一次茶,每兩小時休息一次,最終到了下午兩點鐘才完成戰壕的挖掘。而且華工勤勞節儉的特質更在當時得到了不少法國女性的青睞。根據當時法國的法律規定,本國女子與外國男子結婚則會自動喪失法國國籍。但即使如此,據記載也有過千位華工與法國女子結婚,並因此在戰後繼續留在當地生活,成為了第一批移民法國的中國人。

  開啟勤工儉學運動之路

  而旅法華工在一定程度上更促進了接下來的留法勤工儉學的運動,包括了周恩來、鄧小平等領導人也是參與其中。周恩來總理1921年在法國期間更公開表示旅法華工是勤工儉學運動的開拓者。這些華工出國務工縱使是為了生計,但也在海外建立了我們中國人勤勞樸實的形象,並為當時受教育的新青年指引了一條社會變革發展的新道路。

  穆家駿 中學教師 教聯會副主席 全國青聯委員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