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成語典故解讀/從善如流

時間:2021-05-18 04:24:04來源:大公報

  解釋:採納高明正確的意見和建議,接受善意的規勸,像流水那樣暢快而自然。比喻樂於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

  原文出處:晉欒書侵蔡,遂侵楚,獲申驪。楚師之還也,晉侵沈,獲沈子揖初,從智、范、韓也。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是行也,鄭伯將會晉師,門於許東門,大獲焉。聲伯如莒,逆也。

  字詞釋義:

  侵:{動}攻打

  從:{動}聽從

  善:{形}正確的,好的

  愷悌:{形}順從兄長,義為和樂平易

  遐:通「何」

  作人:培養人才

  典故:

  鄭國是春秋時的小國。它為了防禦楚國,和晉國簽訂了盟約。結盟的第二年,楚國即發兵進犯鄭國。公元前585年,鄭國不敵楚國的進攻,求救於晉國。晉國將領欒書奉命前去救援,路上與楚軍相遇,楚軍不戰而退。

  後欒書又奉命去攻打蔡國,蔡國急忙向楚國求救。楚國只好派公子申和公子成率軍救蔡。晉大將趙同和趙括向欒書請戰,準備率兵攻打援蔡的楚軍。這時,欒書的部下智莊子、范文子、韓獻子阻止說:此次與楚軍交戰,勝了也不光榮,敗了則會令人羞恥,於是建議收兵回國。欒書採納了他們的建議。

  軍中有人對此持異議,認為輔佐欒書的有十一個人,只有智莊子等三人主張收兵,而主戰的人佔多數,因此應按多數人的想法行事。欒書回答:「正確的意見才能代表多數。智莊子他們是賢人,他們的正確意見便能代表多數人的想法。」於是,他下令退兵回國。

  過了兩年,欒書率兵攻下了蔡國後,又想去攻打楚國。智莊子、范文子、韓獻子等人分析了具體情況後,又建議欒書暫時不要攻打楚國,而去攻沈國。欒書又一次採納了他們的建議。欒書能正確聽取部下的意見,時人便以從善如流稱讚欒書,說:「欒書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就像流水向下那樣,迅速而又自然。」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