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教育之聲/國民教育應多重進路且情理兼備\創知中學校長 黃晶榕

時間:2021-03-10 04:25:15來源:大公報

  香港回歸近24年,學術教育成就享譽全球,惟品德教育卻一敗塗地。每逢社會動亂,教育官員總會站出來大叫要加強國民教育,歷史和文化教育、國情教育、基本法教育、憲法教育、國安教育就是這樣一一走出來的。惟這些教育之間有什麼關係,局方從來沒有對業界講清楚,學校的正規課程亦未見緊密配合。

國民教育應定為課程的首要目標

  教育的第一要務是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這需要通過正規與非正規課程對學生進行國民教育,使學生對國民所應具有的權利與義務、個人與群體的關係,以及對包容、法治、愛國等國民素養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而歷史和文化教育、國情教育、基本法教育、憲法教育,以至國安教育等,都屬於國民教育的一部分。基於當前的社會需要,國民教育應定為香港學校課程的首要目標,其推行策略應多重進路且情理兼備,引導學生從「認識」祖國和同胞開始,到「認同」個人的國族身份,最終能自覺地「維護」國家安全。

  其一,要加強情感教育。首先要修訂現有常識、史地和語文科課程,從日常生活、歷史、地理、文化和價值觀教育入手,引導學生認識香港與內地同屬中華民族,具有共同的歷史進程、疆域與文化背景。其次要客觀認識國情,尤其是要了解新中國建立與發展的艱苦歷程,及當前香港與祖國唇齒相依的全方位聯繫。只有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認祖歸宗,認識到錦繡河山源於一脈、枝繁葉茂歸同根,兩岸四地同根同源、同屬一國。惟當前情況看來,正規課程的安排並未能回應有關需要,例如常識科和地理科與國家相關的內容既稀少又零碎,國史科處處迴避了當代中國被西方列強欺壓的事實,而語文科又輕視中華傳統文化與價值觀教育。

  其二,加強法治教育。首先是常識科、生活與社會科及由通識科改革後的新學科,要明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情,包括共產黨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其次要從法理的角度講清楚香港與國家的憲制關係,即要加強《國家憲法》、《香港特區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憲法是所有國民必須遵守的法律,而香港特區的成立乃是根據《國家憲法》第31條而來的,第62條則賦予全國人大決定香港的制度並對其實施作出監督的權力;及《香港特區基本法》第1條開宗明義就指出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第23條則將香港國安法的立法工作交由特區負責。惟香港至今仍無法履行此憲制責任,導致國家安全出現重大漏洞,迫使人大常委會根據憲法第62條、基本法第18條的規定,行使權力,為港制定了香港國安法,並放入基本法附件三,在港實施。學校的正規課程要是能夠引導學生認識此三份法例的立法背景與法律精神,及當中關鍵的條文內容,學生將能從法理上釐清香港與國家乃是部分與整體、地方與中央的憲制關係。惟當前的情況看來,正規課程並未能回應有關需要,常識科、生活與社會科、通識科等都未見相關課題有比較客觀而系統的論述。

  無論如何,要扭轉當前國民教育(包括國安教育)的困局,教育當局須全面修訂整體的課程目標和分科的課程大綱,逐步把國民教育融入所有學科當中,並要對課程實施(包括教材及教學)作出專業引領與強力監察,考評更要緊密配合。只有考評和課程一致,國民教育才會由偶然變成必然,在教與學過程中引起師生足夠的重視。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