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青少年向上流動問題

時間:2020-11-04 04:23:59來源:大公報

  圖:香港的生活指數在全球是數一數二,剛畢業的青少年薪金微薄,難以負擔日常生活的開支,乃至高昂的樓價,導致青少年難以向上流動\(2020年6月9日《大公報》報道)

  有關報道:

  當子女已屆成年,理應實行財政獨立,肩負事業、家庭等各方面的責任,但新生代年輕人面對生活指數高企、同輩學歷競爭、產業欠多元等重重挑戰,向上流動性大不如前,造成不少成年子女就業後仍需在經濟上依賴父母。最近有市場調查研究發現,超過四分之一的六十後及七十後父母,曾經或持續為成年非在學子女每月提供生活費用,當中有一成人更為子女支付置業首期。

  (a)指出並解釋導致香港青少年難以向上流動的兩個原因。

  青少年難以向上流動的原因是多樣的。首先,現今社會生活指數高企,導致青少年難以在香港覓得安穩的生活,難以提升生活素質。香港的生活指數在全球是數一數二,國際機構美世所發表的《環球生活成本指數調查》,香港連續三年奪冠,剛畢業的青少年薪金微薄,難以負擔日常生活的開支,乃至高昂的樓價,導致青少年難以向上流動。

  與上述原因相關的,是同輩學歷競爭的問題。香港大學學位有限,升讀資助大學比率大概只佔百分之二十,競爭龐大,導致不少青少年未能以接受優質教育去提升其社會地位;另一方面,香港的學歷也在貶值,修讀碩士與博士的人數持續上升。但是,香港的經濟未夠多元,難以提供足夠的空間讓青少年盡展所長,導致青少年的社會流動性低。

  (b)政府應如何協助青少年提升其社會流動性?試就你所知,加以解釋。

  我認為政府可從促進經濟產業多元化與提升學位數量所協助青少年向上流動。

  首先,香港擁有不少優秀的年輕人,但往往缺乏盡展所長的機會,導致難以向上流動。歸根究底,是香港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所致。所以,政府應該加強促進產業結構更多元化,尤其是應大力提倡創新科技行業的發展。不少青少年也是互聯網世代,對資訊科技充滿好奇與憧憬,所以政府不應純粹提倡地產、金融等傳統產業,應大力發展資訊科技,提供平台讓青少年發揮創意,這能推動青少年的向上流動。

  另一方面,提升學位數量也是其中一個辦法。香港是知識型經濟,不少具競爭力和工資較好的工作往往需要學位以上學歷,才會得到聘用。但是,香港的升讀資助學位的學生只佔大約百分之二十,而自資院校的學費也非常高昂,不少學生完成學業也變成負債一族。所以,政府可以一方面增加更多資助院校學額,以滿足青少年的升學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擴大免入息審查資助的規模,以極低息,甚至免息的條款資助青少年完成學業,這也可以提升青少年的競爭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