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話你知/徐壽──化學元素表翻譯者

時間:2020-11-03 04:23:54來源:大公報

  徐壽在1868年加入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提出辦好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四項建議:「一為譯書,二為採煤煉鐵,三為自造槍炮,四為操練輪船水師。」他認為譯書工作必須放在第一位。這是因為要辦好洋務,首先必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而譯書不僅使人學習到最新的科學技術和知識,還能有助探求學問的真諦,那就是科學精神。

  編譯我國首部化學書籍

  徐壽於1873年,把美國人韋爾斯在1870年出版的《化學鑒原》譯成中文,是我國第一部化學書籍,此書是「化學」二字的最早出處,也是江南製造局出版的首批譯書。徐壽首創的化學元素名稱翻譯原則,他巧妙地應用了取西文第一音節譯為中文,再加類別偏旁而造新字,例如鈉、鉀、鈣、鎳等。徐壽採用的這種命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1879年,徐壽又把德國分析化學大師富里西尼烏司的《定性分析化學導論》(1841)和《定量分析導論》(1848) 譯成文言,分別命名《化學考質》和《化學求數》,共有75萬字。晚年又編寫了《化學材料中西名目表》(Vocabulary of Names of Chemical Substances),收集的化學名目達3700種之多。所譯定的64種元素名詞,其中43字如:鋇、鉍、溴、碘、銥、鋰、鎂、錳、鉬、鈀、鉑、硒等都成為標準譯名。徐壽在翻譯近代化學書籍和推廣化學知識,作出重大貢獻,影響深遠。

  徐壽一生不圖科舉功名,不求高官厚祿;他只是一心一意致力於化學事業,孜孜不倦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愧是我國近代化學的先驅者。徐壽不單是翻譯家,也是教育家和科學家,曾國藩稱他為「才能之士,能通曉製造與格致(科學)之事者」,同治皇帝更賜他「天下第一巧匠」牌匾。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