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走出課室 外籍生「落區」勤學廣東話

時間:2018-11-21 03:16:59來源:大公報

  圖:圓玄三中的本地學生和外籍學生相處融洽,透過日常溝通互相學習英語及廣東話 /大公報記者趙凱瑩攝

  外國人的面孔,卻說着一口流利的廣東話?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巴基斯坦、印度、韓國裔的學生各有各的成長背景和文化習俗,卻抱着同一信念:學好中文,融入社會!在這裏,外籍學生有獨特的學中文方式,按程度分班,並有跳級制,每位學生都以學好中文為目標,更希望貢獻社會。中四的澳莎希望成為社工,透過自己識中文的優勢,協助少數族裔家庭解決問題,以免他們被社會忽略。/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

  分級制 提升學習效能

  圓玄學院第三中學自2011年起招收外籍學生,人數至今已佔整體學生的四成。校長李世基表示,學校為協助外籍學生學習中文,度身訂造一套優質中文課程,並按教育局「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訂定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進程及預期學習成果,實行「按能力跨級分組」制度,把初中學生分為五個程度,並提供升讀主流中文課堂的途徑,以幫助外籍學生一步一步提高學習效能,從而盡早銜接主流課堂。

  中文學習分為聽、說、讀、寫,對外籍學生而言,聽、說相對簡單,但讀、寫卻是非常困難。中四生澳莎自小與鄰居為伴,學會不少廣東話,但讀、寫方面仍需努力。她坦言,以往在小學會將不同程度的學生放在同一班,老師為遷就學習較慢的同學而重複同一個課題,拖慢學習能力高的學生進度,反觀圓玄三中提供分級制,將同一程度的學生放在一個班,有助加快學生的學習效能。

  學好中文有什麼好處呢?澳莎說,她的媽媽因為不懂中文,無論去街市買菜,還是看醫生都無法與本地人溝通,往往要帶同她一起去,由她充當翻譯,「賣菜的姨姨見我識廣東話都讚我好叻,增強我的自信心,令我更想學好廣東話,與本地人溝通。」

  「住在香港,學廣東話是基本」

  就讀中五的捷思敏坦言,「住在香港,學廣東話是基本,全部人都用中文,我怎可以不懂?不懂就無法在這裏生活。」

  該校中文科(外籍學生課程)主任黃建豪指出,課堂中除了基本的聽、說、讀、寫,亦會滲入文化元素,例如在課堂上教潮語,又會帶學生「落區」考察,感受香港情懷之餘,讓他們將知識融入生活,提升學習效果。他續稱,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其實「好肯學」,加上外籍生上課較踴躍答問題,更感染到本地學生投入上課,看着學生由一句中文都不懂,到畢業時可以流利對答,他亦感到十分安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