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七成受訪教師指通識科內容過多

時間:2018-10-26 03:16:19來源:大公報

  新高中通識科中期檢討已於多年前完成,有關課程和考評改革以「雷聲大,雨點小」的形式落幕,課程維持六大單元格局不變,內容過多的問題未有徹底處理,但澄清、整合和削減部分內容,為教師提供一些教學套件和重要概念,亦有助益。考評方面獨立專題探究取消分階段提交不同習作的要求,算是減輕了師生工作量,但公開考試的形式和內容基本上未有修改,令一直積累的問題未能解決。從中期檢討至今已三年多時間,究竟通識科的發展如何呢?廣大前線教師怎樣看通識科的發展呢?為此,香港通識教育會在今年七月進行的問卷調查,收集了108位老師意見,初步整理出一些前線通識教師的共識,值得有關當局注視。

  對於通識科在高中課程的地位問題,87%受訪通識教師表示希望維持現況,讓通識科在未來繼續成為四個必修科之一,而認為要改為選修科的只有8.3%。至於考評模式方面,79.6%的教師支持維持現時學生必須參與文憑試的安排,而公開試評級也應保持不變(共分七級);只有13.9%的老師認同公開試成績只設「合格和不合格兩級」或「優良、合格和不合格三級」的做法。由此可見,普遍通識科教師認同本科在高中課程中的地位,希望本科在高中學制的角色和重要性保持不變。

  自行刪減部分單元

  雖然通識教師期望課程定位和評級方式保持不變,但對現時課程和公開考試卻有強烈的改革意欲,希望課程日益完善,考評方式更切合師生所需。首先,受訪的108位通識老師當中,有近25.9%和49.1%非常同意和同意課程內容過多,兩者合共有七成半之多。13.9%和49.1%的老師表示教學時間非常不足夠和不足夠,兩者合共近六成半。

  影響所及,表示有自行刪減或不獨立教授不同單元的老師數目不少,其中刪減個人成長的有41.7%,今日香港的有19.4%,現代中國和全球化的有29.6%,公共衛生和能源科技的有32.4%。上述數字一方面反映考評局多年以來極少以單元一、五和六出題的惡果,令老師在考試掛帥的壓力下,自行減少這些單元教學時間和內容;也說明現時課程內容太廣太多,教學時間緊絀,教師根本難以兼顧六大單元,被迫自行取捨。結果,教師未有充足時間為學生建構知識,令學生對議題的認知未夠深刻和全面,亦影響教學成效。因此,大幅刪減課程內容,為教師拆牆鬆綁,實在是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通識老師看通識科變革 四之一)

  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黃家樑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