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和蓮塘╱香園圍陸路口岸相繼開通,區內的人流、物流及資金流將加強連繫。把握契機,善用優勢,推動香港的教育、科研及人才發展,進而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化教育基地,以及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正是特區政府及高教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香港有多所世界知名的高校、40多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卓越的學術及科研水平備受國際肯定。本地大學若能善用大灣區的機遇,加強與區內高校的聯繫、交流和合作,必定可以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截至2017年11月底,香港與內地及澳門的高校共有1417個正在進行的學術研究合作項目,其中與廣東省和澳門院校的學術研究合作項目多達333項,佔整體合作數目約25%。
成立三地高校聯盟
現時香港已有六所高等院校在深圳開設產學研基地或研究院,隨着大灣區的發展,香港可將本地大學的科研成果於區內進行技術轉移和商品化。就此,教育局將致力加強粵港澳科研人才交流互通,接下來可利用粵港澳三地優勢學科,建設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及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以進一步推動各類研究創新合作平台,發揮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功能。
教育局亦非常重視和支持本地大學與內地高校結盟以推動學術及科研合作。在國家教育部的支持和各相關教育部門的協調推動下,香港的大學於2016年底與廣東省及澳門的高校創立了「粵港澳高校聯盟」。短短兩年間,三地共28所成員院校開展了多項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舉辦年度校長論壇、在聯盟框架下成立「粵港澳高校圖書館聯盟」及「粵港澳超算聯盟」、統籌各項學術交流活動及科技成果展覽,充分發揮匯聚三地高等教育資源的作用,為大灣區內高校合作開啟全新局面。我們將借助聯盟的合作,整合三地高校的優勢,並鼓勵不斷協同創新,提升區域合作層次和水準。
在職專教育方面,職業訓練局正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課程開發、師生交流、專業培訓等方面保持緊密合作,共同推動職專教育,培養人才為行業服務。其中,在電機工程的範疇,職訓局與深職院合作開辦全日制電機工程高級文憑課程(電氣服務)課程,招收香港學生就讀。學生在職訓局屬下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修畢電機工程高級文憑第一年的課程後,會到深職院修讀兩個學期,畢業同學將可獲發兩地學歷證書。此安排能增強同學在大灣區的競爭力,讓他們有更廣闊的就業選擇。
教育局局長 楊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