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西班牙前鋒迪亞高哥斯達15日疑似肘擊比比(右)但VAR認為無犯規/路透社
俄羅斯世界杯登場,除了大牌球星雲集,最先進的球場高科技也在綠茵場上亮相。本屆世界杯最受關注的是首度採用錄像助理裁判(VAR)系統,要透過高科技,協助場上裁判做出正確判決,防止他們「走漏眼」,未對犯規「黑手」「黑腳」發出紅牌。在15日西班牙對陣葡萄牙以及16日法國對陣澳洲兩場比賽上,VAR系統都開始大放異彩,甚至決定比賽輸贏。而首度啟用的球門線技術(Goal-line technology),則可避免2010年世界杯英格蘭對陣德國隊時的「入球冤案」再現。
VAR系統改變賽果
國際足聯官方在俄羅斯世界杯上採用錄像助理裁判(Video Assistant Referees)技術,在比賽中同步檢視轉播與重播畫面,立刻通知執法裁判以避免重大誤判。這也是FIFA首次在世界杯上啟用該技術,繼2014年啟用門線技術後足球世界的又一次技術進步。
FIFA在世界杯每場比賽設置33個轉播機位,包括8台慢速攝像、6台超慢速攝像、2個觀察越位的機位,對進球、點球、紅牌等關鍵判罰進行甄別和確認,這也會幫助主裁判對一些漏過的暴力犯規進行判罰。
通常為了不影響比賽觀賞性,只有在賽場上出現以下四種情況VAR才會介入比賽:點球,進球,紅牌,錯判,VAR助理裁判通過錄像回放技術,對比賽判罰,但是,最終還是由主裁作出決定,VAR技術只起到輔助作用。世界杯比賽開始三天,VAR系統已經開始大放異彩,證明科技可以改變賽果。在15日西班牙對陣葡萄牙的比賽上,「狂牛」前鋒迪亞高哥斯達在射入扳平的第一球時,疑似開肘擊中對方後衛比比。但意大利籍主裁判在看過VAR錄像之後認為沒問題,判進球有效。而在16日法國隊更是兩靠科技險勝澳洲,其中先開紀錄的12碼,更是讓VAR改判首次出現於世界杯歷史。 (路透社)
球門線技術發威
在這次的俄羅斯世界杯,首度啟用先進的球門線技術(Goal-line technology),以判斷球是否進入了球門線,從而判斷進球是否有效。同樣是在16日的比賽上,法國球員保羅普巴的爭議入球,也是多虧球門線技術才得以保住。
通過安裝在球場上空的14台高速攝像機,經過4D技術,迅速判斷球是否越過「白線」(進球)的結論,並將結果發送到主球證的手表上,為主球證提供判罰依據。同時,該技術還能3D畫面復原足球運動軌跡,滿足賽中和賽後直播和錄播的需求。
此外,球證也會戴上結合VAR和門線技術的特製手表,加強球場執法。 (《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