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習近平主席與印度總理莫迪在武漢會晤時曾提到熱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網上圖片
一場有意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背對背」舉行的中印領導人的會晤緣何放在武漢?兩國領導人之間又有哪些有趣的互動?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用幾個細節披露了武漢會晤的前前後後,同時,這也是中國大國外交生動真實的絕佳寫照。
莫迪主動提議 金磚峰會後敲定
羅照輝表示,從國際演變大勢看,近年以中印等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推動國際格局「東升西降」。隨着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抬頭,中印作為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重要新興市場國家,既共同面臨守成大國壓力,又要探索相鄰新興大國相處之道。
羅照輝說,去年6月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期間,莫迪總理向習近平主席提出舉行非正式會晤。洞朗對峙後,習近平主席在去年9月金磚廈門會晤期間就此向莫迪總理作出積極回應。
金磚廈門會晤後,雙方投入大量精力籌備非正式會晤。兩國邊界問題特別代表、兩國外長等均在短時間內實現互訪。印香客赴「神山聖湖」朝聖、跨境河流問題得以解決。特別是今年中國「兩會」結束當日,莫迪即致電習近平祝賀其續任主席。這些都為舉行非正式會晤作了很好預熱和鋪墊。
原本有計劃將非正式會晤放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舉行,但羅照輝說,考慮到會期和日程緊張,最終還是選定武漢。羅照輝說,在武漢兩位領導人共舉行7場活動,時間總計長達9個小時,其中包括四次「一對一」會晤,以及東湖泛舟、湖邊散步、品茗和參觀博物館。
中印合作深化 會晤頻繁舉行
羅照輝表示,從中印各自發展看,中印人口佔世界40%,經濟總量佔20%,兩國都處在發展經濟、深化改革、推進現代化進程的關鍵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人民在追求「中國夢」。印度提出「新印度」願景,我們應對接發展戰略,分享治國理政經驗。
從雙邊關係看,兩國領導人在不同場合已會晤12次,雙邊關係保持良好勢頭。中國是印度第一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達844億美元。800多家中國企業在印投資興業,為印創造了10餘萬個就業機會。練瑜伽,看寶萊塢電影,品大吉嶺紅茶,成為中國年輕人時尚之選。當然兩國在邊界、達賴等問題上存在分歧,但雙方一直致力於管控分歧。
羅照輝表示,中印如何共處,如何看待彼此發展,如何判斷彼此意圖,這是關鍵問題,亟需兩國領導人戰略引領。接下來兩國領導人會頻繁碰面,除了在青島,7月南非金磚峰會、11月二十國集團阿根廷峰會上都會會晤,雙方將乘武漢會晤東風,拓展雙方合作深度和廣度,為領導人會晤積累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