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居住在悉尼的法國人15日晚點起蠟燭為家鄉遇難者祈願 路透社
【大公報訊】綜合英國《獨立報》、《衛報》、法新社報道:在法國國慶日發動襲擊的一名貨車司機身份已經被法國警方正式確認,為一名31歲在突尼斯出生的法國人。消息人士稱,此人曾因參與持械暴力、盜竊等活動在法國警方留有案底,但此前並未在法國情報部門備案。法國總統奧朗德指,此次事件明顯是一起恐怖襲擊,並宣布延長法國緊急狀態3個月,維持現有特種部隊的編制。
情緒明顯激動的奧朗德,15日在哀痛中透過無線電波發表全國演說,法國人對這場景似曾相識。這起事件已是法國本土18個月內發生的第3起重大襲擊,其間還發生多起較小規模的恐怖殺戮。
奧朗德誓言加強法國在反恐戰鬥中的角色,他指出:「我們打擊恐怖主義的意志絕不退縮。我們將加強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行動。我們會繼續打擊那些在我國國土發動攻擊的人。」他說,這起襲擊具有「不容辯駁的恐怖襲擊特質」,死者包括多名兒童。
兇徒無明顯宗教狂熱傾向
據當地媒體《尼斯早報》披露,已被警方在事發現場擊斃的施襲貨車司機是現年31歲的突尼斯裔法國男子布赫勒伊(Mohamed Lahouaiej Bouhlel),現居尼斯,以送貨為生。法國警方已通過指紋分析正式確認疑犯身份,與此前在貨車內發現的身份證件相符。
突尼斯內政部消息人士表示,根據初步消息,尼斯恐怖襲擊的實施者此前並不在恐怖分子名單中,但曾有輕罪前科,警方早就知道這個人,並且有他擁槍的紀錄。目前,警方正在其位於尼斯的家中進行搜索,試圖了解布赫勒伊是否有共犯,另外,突尼斯內政部正在與巴黎溝通,調查此次恐怖襲擊實施者在該恐襲之前是否去過突尼斯。
一名警方消息人士表示,疑犯實施襲擊用的貨車是他在事發前數日於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租借的。
布赫勒伊的鄰居形容他是個孤僻的人,經常穿着短褲和工作靴,鮮少開口說話,甚至相遇也不會回應鄰居打招呼。受訪者中,只有住在一樓的鄰居透露曾對他有顧忌,說他經常注視鄰居的女兒。報道還稱,他沒有明顯隸屬哪個宗教教派,似乎並不是宗教狂熱分子。布赫勒伊已婚,有個三歲的孩子,他的前妻因涉謀劃恐襲已被警方逮捕。
北非社區難融入釀不滿
巴黎市長伊達戈事發後說,這起悲劇又喚起巴黎恐襲的可怕回憶;網民則表示,「我是查理,我是巴黎,我是尼斯,我很傷心」。此次襲擊距離巴黎恐襲僅八個月,不免讓人質疑為什麼法國成了歐洲恐襲的頻發地。法國議會一調查委員會此前已批評法國情報為「全球失敗」。
有專家分析指,此次襲擊者或許並非出於極端宗教原因施襲。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羅伯特.貝爾分析稱,自《查理周刊》事件發生後,法國社會已經開始出現分裂。
法國原本就是穆斯林移民集中地,巴黎恐襲後,針對北非移民的歧視就更加嚴重。「法國擁有一個龐大的北非社區,這裏的人多數覺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他們現在雖然已經正式成為法國公民,但卻很難真的得到法國人和法國社會的接納」。
另外,法國經濟狀況不佳給社會治安帶來巨大挑戰,不少第二代移民在經濟狀況不好的情況下很難找到工作,不如意的社會現實讓不少年輕人或偷盜搶劫,或走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