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海軍艦隊今年5月在西沙群島演習/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駐倫敦記者李威報道:南海仲裁案引起英國媒體的關注,報道多認為該仲裁案出於政治考慮,不僅無助於解決南海糾紛,更將加劇地緣緊張局勢。
《金融時報》指出,仲裁庭判決徹底否定九段線及對中國的強烈抨擊,讓法律分析人士都大吃一驚。實際上該仲裁案有?強烈的政治因素,因為在南海劍拔弩張的背後,是兩個大國在誰的海軍實際控制南中國海關鍵航道問題上、更深層次的地緣政治之爭,這場競賽對亞太地區未來數十年將如何管理有?深遠的影響。
報道又引述英▉國皇/國王▉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中國學者薛桂芳表示,該判決將讓人回想起19世紀的歷史,當時中國不斷受到帝國主義列強的羞辱。「中國已經將此視為一個陰謀,視為一場以國際法概念為幌子的政治遊戲,裁決只會證實他們(中方)的看法。」
《泰晤士報》報道引述分析人士亦認為,中菲在南海爭端的背後,實質上是亞太地區主要力量的政治策略角力,此次裁決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美未來關係走向。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第一時間報道了判決結果,並引述中國外交部的回應稱「該裁決無效,沒有拘束力。」BBC中文網則詳細介紹了仲裁案的由來和背景,還特別引述中國官方質疑仲裁庭的公正性,指出日本籍前庭長柳井俊二是右翼勢力,為安倍解禁集體自衛權、挑戰戰後國際秩序出力。仲裁庭的傾向性不言自明,進一步升高了仲裁案的政治化。
報道又引述美國肯尼迪政府學院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研究中心主任阿里森教授觀點稱,按照以往的大國行為慣例,對於此類國際仲裁,基本不會遵守。事實上,五個常任理事國當中,沒有一個曾經接受過任何一次國際法庭裁決,只要(他們認為)它侵犯了他們的主權或者國家安全利益。中國的做法在客觀上不過是按照數十年來所有大國的慣例而行。路透社也引述意大利船舶經紀與服務集團Banchero Costa的研究主管拉爾夫認為,「(仲裁案)這完全是政治」,「中國將無視這個結果,裁決也不會改變現狀。」報道又對判決結果表達憂慮,指全球原油和航運市場在判決當天做出緊張反應,證明其加劇了南海這一至關重要航線的地緣緊張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