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本屆全運會廣州賽區配備了國內首台基於固態儲氫技術的氫能應急電源車,為賽事供電護航。
先進科技保障供電用電、數字智能精準預報氣象條件、新能源大數據優化賽事物資倉儲運輸……隨着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全運會)百日倒計時將近,大量後勤保障工作正密鑼緊鼓進行中。記者近日走訪了廣州電力、氣象、倉儲物流等多個賽事保障部門發現,層出不窮的國產創新科技正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為賽事的籌備和運行護航,當好後勤。
為了保證全運會供電順暢,廣州投用了近年來一系列新技術成果,如自主研發的為電力設備「急救」的自動電壓控制器AVC、巡檢電路故障的機器「哮天犬」等,築牢電力「生命線」。電力指揮中心搭建防災減災預警預報系統,廣州市氣象局電力開發智慧氣象保障平台,確保在天氣突變的條件下賽事的正常運行。\大公報記者 李紫妍廣州報道
「這裏就是主場館之一廣東奧體中心的完整供電鏈路,可以直接查看鏈路上具體設備的狀態和信息。」在廣州供電局設備運行狀態監控大廳,工作人員正通過數字電網系統在線監測電網情況,這裏也是廣州全運會保供電指揮中心所在地。為做好全運會保供電,廣州供電局投用了近年來一系列創新技術成果,如針對總報裝負荷超過10000千瓦的開幕式,首創性地採用「市電(綠電)與儲能主供,柴發備供」模式,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電網的可靠性以及新型儲能的先進性;投入國內首台基於固態儲氫技術的氫能應急電源車,可在200千瓦額定功率下持續發電6小時。
電路「全科醫生」 均衡分配電流保供電
由於全運會的精密設備、自動化設備等對電壓比較敏感,短暫的電壓跌落都可能造成設備停運。南方電網廣東廣州電力科學研究院(下稱廣州電科院)自主研製了自動電壓控制器AVC、台區綜合補償裝置等系列電能質量治理裝置,確保用電設備正常運行。AVC可以快速監測電壓的突然跌落,然後迅速利用裝置內的「急救包」(超級電容組)釋放儲備電能,使電壓恢復到正常值,就像給電力設備進行「心臟復甦」,而台區綜合補償裝置則像「全科醫生」,可以讓線路中的電流分配均衡、電壓穩定等。
電力的穩定供應對全運會的場館和設施至關重要,自動化巡檢則成為關鍵,四足機器人「嘯天」應此而生。它配備了激光雷達、熱成像、聲成像等多維傳感器,能夠對電力線路、變電站等設備進行全天候巡檢,實時監測溫度、氣體濃度等關鍵數據,並通過智能分析系統預測潛在的故障問題。「它可以替代一天6人次的人工需求。」大大減少了人工巡檢的安全風險。而針對仍需電力人員在戶外開展保供電工作,則有專門研發的智能可穿戴式降溫衣,築起「清涼防線」。
針對賽事進程 遞進式氣象預報
氣象亦是保障重點。一方面,電力指揮中心搭建的防災減災預警預報系統應用了先進的地理和信息技術,完成氣象數據、電網設施的信息整合,實現對全局輸電桿塔、變電站、配電房提供精細化氣象預報。當環境異動時,值班人員會向全局發布氣象專報,為運行單位的災前布防及應急保障提供支撐,賦能保供電生產指揮。
另一方面,廣州市氣象局專門成立全運會氣象台,開發智慧氣象保障平台,針對賽前訓練、測試賽、正賽以及火炬傳遞、開幕式等重大活動,建立「131631」遞進式賽事服務模式。「具體來說,就是提前1個月提供氣候趨勢預測,提前1周開展逐日預報,提前3天提供逐3小時預報,提前1天提供逐小時預報。」廣州市氣象局應急減災處處長諶志剛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