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林順潮就抗疫提6項建議 冀有助扭轉疫情

時間:2022-03-05 08:56:34來源:大公網

林順潮香港抗疫提出6點建議,期望能有助扭轉疫情。(大公文匯全媒體資料圖)

  本港第五波疫情肆虐,連續三日新增個案突破5萬宗。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眼科專科醫生林順潮今日(4日)就香港抗疫提出6點建議,期望能有助扭轉疫情,在「不封城」的情況下達至「動態清零」。

  林順潮建議,首先要加快疫苗接種,尤其「一老一嫩」群組,有需要時全民「強制」接種。他指出,本港小童及長者接種率偏低,令第五波疫情的嚴重或死亡個案,也集中在這兩個年齡組別。目前疫情大爆發,打疫苗是保障自己及其他人健康的重要一環。政府需要想方設法,以數據說服市民立即行動,盡快將接種疫苗比率提升至超過九成。

  其次,鎖定病毒源頭,強制全民快速測試及核酸檢測。林順潮建議先以全民快速檢測作為前期輔助,由政府免費為市民提供快速測試包,短時間內大規模篩查出八成高病毒量的患者;如可持續全民快速檢查14天,則可篩查出95%的陽性個案。由於快速測試無法測出的病毒含量低患者,則可以透過全民核酸檢測,確保把病毒「斬草除根」,達至社區清零。而無論核酸測試或快速測試,都必須有立法強制上報、隔離,違者必究,這樣才能杜絕有人隱瞞病例。

  第三,切斷傳播鏈,強制隔離及使用高保護效能的口罩。林順潮呼籲政府精準分流,迅速隔離患者及密切接觸者,醫管局資源應保留予重症、長期病患或有特別需要的患者,至於家居隔離,應當作為短期過渡政策,暫時性「收留」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以及密切接觸者。他建議立例規定所有隔離人士嚴格禁足,避免他們外出將病毒擴散。此外,政府應強制全民戴如KN95、N95或KF94等高保護效能口罩至少4周,以有效截斷Omicron傳播鏈。

  第四,中西醫藥結合治療新冠病患者達致最佳效果。林順潮指出,中西醫結合診療是中國抗疫的一亮點。對於輕症和普通型患者,中醫藥治療效果良好。在重症方面,以西醫為主,同時結合中醫治療顯着提高了救治效果,降低了死亡率。而中醫藥的優勢還在於是對出院後恢復期患者的康復治療。因此,在新冠肺炎各個階段,中西醫都可以優勢互補,中西醫結合的有效方法已經得到臨床充分驗證。他又提到,本港共有約8000名註冊中醫及500多名表列中醫,這是一支龐大的力量,應加以發揮他們的作用。

  第五,設立主要渠道,以發布疫情即時新聞及教育資訊。林順潮認為,要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盡快有效地控制疫情,一個能向市民大眾傳播準確和第一手資訊的公用平台必不可少。香港電台作為官方指定廣播渠道,理應行前多步,擔當主要角色發布第一手疫情資訊。香港電台可設立兩個渠道,分別以成人及兒童為受眾。以成人為受眾的渠道可主要發布最新疫情新聞,例如最新感染個案及防疫政策,同時政府亦可善用此渠道作即時更新。考慮到兒童及學生在家防疫,並將提前於3月開始放假,以兒童為受眾的渠道可提供豐富且有趣、集娛樂和教育於一身的節目,教導學生防疫知識。

  第六,清零後便可與內地通關,往後的目標是與國際通關。林順潮表示,香港必須要先清零,才有條件與內地通關,即使成功通關後,日後估計仍會有小爆發。但只要能做到動態清零,在面對小爆發時可在短時間內找到源頭及緊密接觸者,並做出隔離措施,便可防止大爆發。要有效追蹤病毒進而防控,政府必須優化追蹤系統和政策。部分市民對披露個人資料雖可能有所顧忌,但目前正處病毒大流行之際,社會整體利益與個人利益需要達致一個平衡,我們可以立例把追蹤的功能只限於使用在防疫抗疫的用途上,數據更會在潛伏期過後自動消滅,增強對個人私人的保障。而當局必須善用科技作追蹤等工作,為市民健康提供更大保障。

  林順潮續指,全世界疫苗接種率高,形成保護屏障,減低接種疫苗後人士感染的機會,從而不會傳染他人,擋住了病毒傳播。新冠疫情發展至今,全球藥廠正陸續推出不同的特效藥,對減低傳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和其併發症十分有效。有鑒於此,他說,樂觀希望香港在幾個月內有望與內地通關,一年內有機會與國際通關。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