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手術成效監察計劃總監賴寶山(左二)稱計劃除了向市民交代,亦要對內部建立公信力
【大公報訊】記者楊州報道:本港九成市民的住院服務靠公立醫院,維持公院的手術服務質素至關重要。不過,各院受制於資源、醫護人手而有不同,醫院管理局「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團隊針對預約手術和緊急手術進行監察,每年向公眾交出「成績表」。團隊希望做到市民到醫院求診,如同到麥當勞吃漢堡包,不論是中環還是天水圍,均可享受一致的優質外科服務。該團隊今年獲得醫管局傑出團隊獎。
手術成效監察計劃早於2006年籌備,落實推行至今十年。當年負責籌劃項目、該計劃的首任總監袁維昌接受訪問時憶述,過去醫管局只有臨床評審,並未有系統地恆常監察各醫院的外科手術成效,所以提出手術透過成效監察,找出問題根源並加以改善,從而提升服務質素。
他形容當年如同初創企業,「無人知道你會做什麼」,並需與其他專科競爭資源,首年只獲撥100萬元,遠低於目標600萬元,無法在17間外科手術醫院各安排一位護士,便靠建立電子平台,翌年撥款增至200萬元。現由七名全職護士收集數據,作為可靠的第三方。
盼每間公院一樣好
前任外科統籌委員會主席莫碧添稱,九成港人的住院服務靠公院,如癌症等大型手術在公院進行,手術成效監察十分重要。被評估為不好的「界外」醫院,經一、兩次檢討便找出原因並改善,但屯門醫院曾經多年是「界外生」,一度被形容為「地獄醫院」,經查找發現因新界西急症病人全集中該院,博愛醫院開啟急症服務後,情況已有改善。
手術成效監察計劃總監賴寶山則解釋,計劃希望達到「公院如麥當勞,市民到任何一間分店都吃同一個漢堡包。」除了向市民交代,亦要對內部建立公信力,若有同事質疑,便難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