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多些人懂科學 多點社會智慧

時間:2018-06-18 03:15:04來源:大公網

  他發現基因,改造基因,也傳承基因。同一公式,他走上科研路,要改造科研氛圍,也希望傳承科研基因,交棒香港新一代繼續努力。香港大學前校長、港科院院長徐立之,三十多年來與人類基因結下不解之緣。/大公報記者 呂少群

  資金「過河」 見曙光亦有壓力

  2017年8月,徐立之與香港「電動車之父」陳清泉等在港的兩院院士致函國家主席習近平,反映參與國家科研的熱心以及對有關經費不能「過河」的關注,在昨天的父親節,這位世界遺傳學權威接受大公報獨家專訪時,談到習主席對香港科學家反映問題的高度重視表示欽佩,也感激特首林鄭月娥對科研的支持。

  徐立之教授坦言,本港社會對科研的關注比十多年前有顯著改進,但還需要包括傳媒在內各界的繼續推動。「我也說,習主席批准資金過河,不代表科學家不用努力。希望愈大,壓力也愈大。」

  談到今年報考數理科的文憑試考生有所上升,徐立之着記者好好查證,重申多一些人學科學,有助本港科研隊伍的接班,多一些人懂科學,對提升社會智慧以至人類福祉都有裨益。

  善用網絡 率學者衝出香港

  1989年,徐立之發現了導致囊性纖維化(這是白人常見遺傳病)的缺陷基因,其後發現第7號染色體的基因排列及其他致病基因,這基因是製造細胞膜上的氯離子的通道;通道出現問題,影響到外分泌的流通,該成果被譽為半世紀來人類基因研究的最重大突破,使科學家從此可以有系統地尋找醫治的藥物,基因攜帶者也可以用DNA檢查出來,包括做產前測試,他也因此獲得角逐諾貝爾獎的提名。

  2002年,受時任港大校委會主席馮國經力邀,闊別香江二十八年的徐立之,從加拿大回到香港出任香港大學校長。2003年,他動用自己的國際網絡和資源,帶領香港大學團隊率先找到沙士病毒基因。2005年,他帶領港大、中大和科大學者參與國際合作的首個人類基因變異圖譜的編訂,為哮喘、糖尿病、癌症及心臟病等常見疾病的基因研究打下基礎。十二年間,他為港大籌得逾百億捐款,也令港大的世界排名由39名躍升至全球第18位。

  不過,視科研為第二生命的徐立之發現,香港社會的科研「基因」頗多缺陷:急功近利,掙錢至上,長期以來金融、財經學科當道,科研不受重視,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分配機制僵化,尤其新高中學制下修讀數理的學生大減,嚴重妨礙科研發展。2015年,他與一班科研有心人發起成立港科院,要嘗試改造香港的科研「基因」,同時也藉科普活動,鼓勵和培育青少年的科普基因。事實上,他和港科院推動的「名師高徒計劃」,獲得包括他在內33位科學家參與,為128位中學生「仙人指路」,他預期未來將繼續擴大。看來,香港的科研「基因」和青苗將趨於茁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