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健康之都/中大夥內地學者主導 《刺針》癌症委員會發表報告 打疫苗 少飲酒 控體重 六成肝癌可預防

時間:2025-08-28 05:01:32來源:大公报

  左圖:中大與內地學者領導《刺針》肝病癌症委員會,指出全球超過六成的肝癌病例可透過減少相關風險因素來預防。右圖:今年是《刺針》成立200多年來,首次由中國學者主導肝病癌症委員會報告。

  中大與內地學者領導世界首個由中國學者領導的《刺針》肝病癌症委員會報告,指出全球超過六成的肝癌病例可透過減少相關風險因素來預防,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攝取及代謝功能相關肝病。報告同時估算,倘若不採取任何措施控制肝癌個案的上升趨勢,全球的肝癌患者將在2050年翻倍,由87萬增至152萬。

  專家建議通過加強肝炎疫苗接種、減少酒精攝取及管理肥胖等代謝因素來預防,若能夠積極推動全球肝癌預防措施,每年新發病例可減少2%至5%,預計在2050年最多減少1700萬個肝癌新症及1500萬個相關死亡個案。\大公報記者 邱梓茵

  2050年全球肝癌患者料翻倍

  報告指出,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見癌症,2022年約錄得87萬宗新症,預計至2050年將增至152萬宗。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教授提醒,過去20年,內地及香港地區肝癌新症及相關死亡人數持續上升。由於肝癌難以在早期察覺,導致超過一半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存活率偏低。

  然而,肝癌委員會報告強調,肝癌並非不可避免。報告第一作者兼葉氏家族基金腫瘤學教授、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陳林教授指出,至少六成肝癌個案可以透過疫苗接種、定期篩查及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預防。如果能更廣泛地推行疫苗接種及完善篩查措施,未來肝癌的可預防比例將進一步提升。至於餘下的三至四成個案,則多與家族遺傳或無法確定的病因相關。

  慢性肝病的有效防控,是預防肝癌的關鍵。莫慶堯醫學教授、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主任黃煒燊教授表示,數據顯示並非只有酗酒或肥胖人士才需要關注肝病,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可能受影響。肝癌通常呈現「先有慢性病,再出現癌症」的規律,因此防治常見慢性肝病能大幅降低肝癌風險。

  防控慢性肝病減肝癌風險

  香港目前主要的慢性肝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代謝相關脂肪肝(與肥胖及糖尿病有關)以及酒精性肝病。其中,乙型肝炎可經母嬰、血液及性行為傳播;丙型肝炎可通過共用針具及高危性行為感染;脂肪肝則與不良飲食、缺乏運動、肥胖與新陳代謝疾病密切相關。

  黃煒燊表示,預防乙肝及丙肝,首要推廣初生嬰兒疫苗接種、孕婦服用抗病毒藥、避免共用針具及高危性行為,以及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其中丙肝經口服藥可達九成五以上根治率;脂肪肝則需透過健康飲食、定期運動等方式進行防治。

  社會須加強食品健康教育

  中大團隊表示,香港在肝病防治方面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改進:一是加強普羅大眾的食品健康教育,目前香港市民對食物標籤中熱量(千卡數)的認知有待提升,團隊建議在基礎教育中加入相關內容,協助市民作出更明智的飲食選擇;二是香港部分肝癌靶向藥物及免疫針價格高昂,專家建議可借鑒內地做法,由政府大規模集中採購,以壓低藥價,並進一步加強與內地藥廠的合作,讓更多患者受惠;三是在脂肪肝篩查方面,團隊指出香港的普及程度仍不及日本及台灣,建議未來可加強推廣,提升篩查覆蓋率,以便及早識別高風險群組及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干預。

  儘管肝癌帶來巨大威脅,專家強調只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推動疫苗普及、加強篩查及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疾病的威脅有望進一步降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