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浸會大學發現香港獨有新種壁虎,命名為「香港半葉趾虎」,當中第一指無爪,是香港八種壁虎之中體型最小的品種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卓銘軒報道:香港發現獨有新品種壁虎,浸會大學團隊研究發現並命名為「香港半葉趾虎」的新品種,是香港八種壁虎體型中最小,主要出現在香港島兩個郊野公園、石鼓洲、蒲台島等。浸大研究團隊稱,「香港半葉趾虎」屬易危物種,為免受威脅,建議政府將蒲台島等地區列入「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或郊野公園,維持香港生物多樣性。
每次孵兩蛋 壽命五至十年
該新品種壁虎早於上世紀90年代已在香港有紀錄,但當時資料不足,以往被稱為「半葉趾虎一種」。浸大生物系講師宋亦希及其團隊於2016年開始研究,搜集標本,分析其形態特徵與基因,確認與世界上已知的20多種半葉趾虎不同,並是香港唯一的半葉趾虎。該發現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Zootaxa》。
宋亦希稱,「香港半葉趾虎」與香港其他七種壁虎的最大分別,在於手指及腳趾結構,手指及腳趾下的皮瓣呈葉狀分裂,當中第一指無爪,背上尾巴基部含橙色花紋,尾巴上有深色及淺色的橫間,體長最多八厘米。在現有八種壁虎中,新品種的數量最稀少,熟成期兩年或以上才能繁殖,每次孵化最多兩顆蛋,估計壽命最長只有五至十年。
宋亦希稱,新品種是香港原生種,以香港命名意義重大。談及研究過程困難,他稱該壁虎不在屋內出現,棲息在樹下及樹皮,主要在夜間出沒,增加搜集難度,研究團隊去了蒲台島兩次及香港島兩個郊野公園六次。
香港仔蒲台等現影蹤
團隊發現的20多隻「香港半葉趾虎」,主要在石鼓洲、蒲台島、薄扶林郊野公園、香港仔郊野公園發現。宋亦希稱,狹小的分布證明牠們是容易受威脅的物種,而新品種的發現顯示了香港生物的多樣性。團隊建議政府考慮發展時,避免破壞不同物種的棲息地,應考慮將上述四地列入「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或郊野公園,加強對生物的保育,維持香港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