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錦星表示,當局擬參考外國推行「按樽費」膠樽徵費
【大公報訊】記者謝進亨報道:為推動本港「走塑」減廢,政府建議就塑膠產品容器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當局擬參考外國推行「按樽費」膠樽徵費,並增設智能回收機,以經濟誘因鼓勵市民回收,提升回收成效。環保團體歡迎擬推新計劃,並建議當局增設回收機,方便公眾回收膠樽。回收業界認為,膠樽若可按樽,回收量會大幅上升,回收成本也可減低。
黃錦星昨日出席公開活動時表示,政府去年委託顧問,開展廢塑膠的生產者責任計劃研究。顧問初步認為,政府宜分階段推行計劃,優先處理佔香港整體棄置塑膠容器中約60%的塑膠飲料容器,具體建議之一是實行「按樽費」膠樽徵費。
黃錦星稱,按樽費實施下,一次性即棄膠樽飲品價格將會上調,屆時為鼓勵市民回收,將提供經濟誘因,即回收膠樽後,可取回按樽費。此外,政府考慮於全港設置智能回收機,方便市民飲完飲品後可以乾淨回收。
智能回收機拒收飲剩的樽
黃錦星表示,外國推行按樽費成效顯著,回收率高達一半,甚至是八、九成。顧問現就引入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草擬具體的框架方案,稍後將聯絡零售業等的商會和持份者,整合最終建議方案,目標是今年底前完成相關研究及評估。
綠惜地球表示,2016年本港每日棄置2132公噸廢塑膠,但回收率只有14%,反映減廢回收成效不彰,促請政府盡快引入生產者責任計劃。根據外國經驗,按樽費能促進回收成果。智能回收機發展成熟,可自動拒收未飲完的容器,甚至有壓縮功能,有助提升乾淨回收及增大回收量功效。回收機另可透過掃描條碼,識別本地銷售的飲品容器,避免外來容器魚目混珠。當局可於政府場地、商場、公私營屋苑、港鐵出入口擺放回收機,方便公眾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