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宣文部王新榮日前在中聯辦網站「員工專欄」,撰寫題為「不能忘卻的記憶─與香港畫家雲南采風紀行」的文章,回顧了去年底他與十幾位香港畫家一道前往雲南采風的經歷。他們幾日內先後到訪昆明、會澤、昭通和威信札西等地,輾轉上千里,邊走邊看,邊看邊畫,記錄下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雲南的風土人情,摹寫下了歷史的滾滾風雲和文化記憶的萬千模樣。
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南聯大和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成為這次采風的第一站。王新榮提到,當時的聯大大師雲集,群賢薈萃,在戰火紛飛、極端嚴酷的環境下,聯大師生上下同心,學術氛圍濃郁,很多教授一生中最重要的學術著作就誕生在此;雲南陸軍講武堂號稱將星搖籃、革命熔爐,這裏走出了以共和國元帥朱德、葉劍英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將領,在推動中國抵抗外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王新榮表示,回望長征歷史、傳承長征精神和文化記憶。歷史與記憶,彷彿一個印記,一種標識,一串基因,上至一個國家、一個族群,下到一個個個體的人,身份得以辨識。
中國人的基因裏永遠流淌着詩以言志、文以載道的家國大義,永遠流淌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人生大智慧,永遠流淌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精神。
不忘本來,方能面向未來,我們要在不斷回望中堅守、傳承這種記憶,也要在不斷創新和創造性轉化中,讓歷史永不磨滅,讓記憶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