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實測太陽能垃圾箱效能不穩

時間:2018-05-17 03:15:12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朱樂怡報道:食物環境衛生署引入近三萬元一個的太陽能壓縮垃圾箱,遭批評高端低效,記者昨日再測試亦發現效能不穩定,居民批評投放口太小,若不改善便等於浪費公帑。食環署昨日安排傳媒採訪,嘗試解答五大疑團,又強調現正在試驗階段,會向製造商反映問題,最快半年後檢討測試成果,「循序漸進」改良再引入,若試驗成功便擴至全港使用,但仍然無交代試驗經費上限。

  等逾十分鐘  不見壓扁垃圾

  食環署斥資69萬元,在偏遠鄉郊垃圾站放置24個太陽能垃圾壓縮箱,平均每個2.9萬元,聲稱垃圾桶內每七分鐘掃描一次,當感應到垃圾量已達七成滿,便自動開啟壓縮功能。但大公報記者昨日實測發現,效能不穩,在西貢南圍和港島大坑徑的壓縮箱,當垃圾放滿七成,記者等了逾10分鐘,再打開門發現,箱內垃圾袋和發泡膠完好無缺,無被壓扁;在上環列堤頓道的兩個壓縮箱,則於放滿幾分鐘後開始壓縮,騰空了約四分一的容量。

  食環署高級總監(潔淨及防治蟲鼠)陳中志昨日在大埔頭村,示範使用太陽能垃圾壓縮箱後回應說:「七成滿好主觀,垃圾桶又無劃條界喺度,科技都有好多條件限制。」他稱會向珠海製造商反映問題,考慮在垃圾箱加裝「正在壓縮」提示燈、垃圾容量指示。

  陳中志又說,暫未收到居民投訴,該署有向居民寄宣傳信,在壓縮垃圾箱附近的欄杆加設指示牌等。記者發現附近村民對功效有保留。大公報本月10日報道後,食環署在太陽能壓縮垃圾箱旁增設告示,內容稍嫌囉嗦。

  大埔區議員陳笑權稱,太陽能垃圾桶概念不錯,使用乾淨能源,但具體成效有待監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