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建設,從構思,到考察,到策劃,到動工,一直走來,冷嘲熱諷成功失敗哀樂喜怒,交疊交叉交雜,過程是多麼跌宕起伏,任何一個差錯都有可能讓全盤計劃瞬間瓦解。幸而,大橋團隊,眾心一志,互相勉勵,無私奉獻,書記用心經營,茶局溝通解難,政府必要時介入,家人和海內外華人精神支持,使前線團隊更全心全意堅守崗位,終於在2017年7月7日,完成偉大創舉,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這條橫亙伶仃洋上的巨龍,美麗而雄偉,被喻為「新世紀七大奇跡」之一!
「創新中國,中國智造」的亮麗口號,驅動了大橋團隊從零開始從零跨越。科技方面,先後開展了工程技術百餘項試驗和研究,逐步解決了千多項世界級技術難題,研發了許多大型專用裝備,創造了多項世界新紀錄,建立了多項世界專利;生產方面,實現現代化預製工廠,設計施工聯動,施工驅動設計的目標和實施;管理方面,建立了外海超長沉管隧道施工監控和風險管理系統,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合約處理技巧,比學趕幫超團隊合作等。
這是專心致志的結果。專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刺激觀察力、創造力和耐挫力,確保了高效率、高質量。如果團隊活腦子是成功的幻想,或失敗的擔憂,大橋便很難順利完成。就如學生面對各種考試或競賽,越是患得患失便越難成績超卓,只有專注,才能保持冷靜,才能發揮最大潛能。教育,本該就是為培養下一代專心致志、發揮潛能和耐挫力,鋪設成功路而設。
四月下旬,我又隨人大代表蔡素玉去了參觀大橋,期望可以一睹上次沒有看到的偉大工程最艱難的部分,可惜旅遊巴只在西人工島上轉圈回程,並沒有安排下車,我看到設計成蜘蛛形狀的辦公大樓旁,那鋪着黃色石磚的隧道入口了!還有那鎮海古鼎和引起討論的防波石陣,終算有點收穫,最後還在入口處下車,近觀閘口,由海面上的許多遊艇、作業漁船和浩瀚景色襯托着,橫闊而伸展。
有團友問120年之後又如何呢?唉,百二年太久,何不好好欣賞橋上風光?那線條簡單像釣魚竿的路燈,那科技結晶的橋柱,那平滑如水,光潔如鏡,均勻如織的瀝青路面……咦,橋柱上的同心結,今次再看,竟然看到兩隻手臂相挽,中間一粒飽滿水珠!噢,上善若水,能柔能剛,奔流不息,同心同德,自強而包容,不正是中華民族魂?
午宴席間,見到統戰部曹風雲部長,年輕有魄力,能幹而親切,說歡迎大家來珠海買房子,來搞教育,說到發展藍圖,一系列配合政策,強調「只有人才來,才會有人流,然後才有文化傳承。」
珠海沿海步道、人造沙灘、小島、雕塑,配合歌劇院和高級別墅,青草地和婆娑樹影,營造出一派悠閒,曹部長說珠海很適合養老,但不能以養老為主要產業,是的,珠海市的標語正是「永遠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奮鬥目標」,必要搞高科技,不能滯後。
中華兒女齊集伶仃洋,表現才智、勇氣與膽識。實現的是自己及整個世代中國人的一個偉大而美麗的夢想。隨着大橋落成,大灣區形成,三地融合,面向世界競爭,共同協調、相互補充,香港的年輕人還愁什麼沒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