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徐歐懿華與同事們為校慶演出排練
如果說廿一世紀的社會價值取向是商業為主、功利至上,相信一點也不為過。我們的教師隊伍,既加入了大量Y世代,即是八十至零零年代出生、被形容為適應力強、敢於嘗試而又務實的理想主義者,他們大多工作態度自我、講求靈活,甚至不計回報只問快樂;而又緊接着Z世代,即是網絡世代的加入,他們熱血、衝勁、不懼挑戰、打破成規、表現自我、敢於撼動社會。有人說,Z世代將顛覆我們對職場及工作的想像和認知。
培養師德及教學技巧
一般來說,已發展若干年的學校,教師團隊以X世代為主。
他們大部分人於六十至七十年代出生,這世代的價值觀以工作為重,相對穩定及實幹,也可說是比較平庸的一代。而學校裏Y世代只屬少數,且每年只有數位新老師,對原本的團隊文化衝擊並不十分大。
我所領導的學校,歷史就較短,我加入時校齡只有五年;加上學校曾經歷一次香港教育史上的大事——「臻美事件」,財政及教學問題之繁複,令學校工作之艱巨難以想像,以致接手辦學初期教師流失率極高。(在我加入的一年,新加入老師佔全體老師約50%)。大量空缺,而招聘人手的確不容易,因而教師團隊的過半數都是新畢業老師(就是Y世代)。他們沒有在其他學校任職的經驗,沒有跟前輩學師的經驗,也沒有教學經驗。學校較有經驗的老師(即X世代),只佔約15%,平均每一位略有經驗的老師就要照顧近六位同事的成長。
加入學校的第二年,隨着前任校長退休,我接任校長一職,至今已經三個年頭。要把這樣的一個團隊建立起來,確保老師能在德育及智育方面關顧、幫助學生,師德及教學技巧的培養極其重要。在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我們相信「學校希望老師如何教育學生,領導層就必須用同樣方法管理老師,以使其價值及行為得以內化。」
培養老師所使用的方法,又必須能顧及Y世代老師對快樂的追求,他們需要被重視、要有彈性和選擇、有理想主義。要達至成功,校方要回應他們對工作環境的訴求,使他們的潛力充分發揮,獲得成就感。
尊重差異倡共同價值
透過「價值澄清、尋找及提倡共同價值」、「尊重差異、鼓勵創意、給予多元的選擇」、「把培訓結合到日常工作中」等不同策略。三年下來,教師團隊成長迅速,團結合作,互相支援,不少老師從中不斷研習,在教學方法及效能上已經獨當一面;學生的成績亦猛進,互助友愛,並於校際賽事中獲得出眾的成績,家長支持度亦大大提升,報讀敝校人數以倍數上升,教師流失率亦從50%下跌至5%。
(本文節錄自「『新時代的教育願景』首屆兩地青年校長論壇」徐區懿華校長一等獎論文:「帶領Y世代團隊,迎接Z世代/App世代的考驗」實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