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過去多年,新公共屋邨以「先入伙,後增資源」的模式規劃,令新遷入居民成為「開荒牛」,一直為人詬病。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社工隊長李偉頌(圓圖)表示,安達臣發展區的安達邨算是比較早有跨政府部門規劃,讓社工進駐屋邨內,但仍然趕不上入伙,社工初「入邨」已見60至70個小孩在街上「掟石仔」。
同位於安達臣發展區內的安達邨2016年六月開始入伙,有11座共9300戶,邨內設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的服務中心。
三社工服務三千家庭
社工李偉頌表示,雖然當時早在二月已開始準備社工進駐,但經費審批需時,中心要先靠內部抽調三名社工入邨設街站,服務當時約3000個家庭,「父母忙住搞入伙、裝修、買餸都會擺小朋友喺我哋到。」當時亦已要處理家庭爭拗。
針對此問題,房委會商業樓宇小組委員會今年四月通過,將部分合適、而又未使用的非住宅單位,例如互助委員會辦事處等地方,租予非政府機構設立臨時工作基地,以便為街坊提供過渡期的支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