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祺哥(右)難忘童年打康樂棋的愉快時光,左為蘇兆永
有玩過康樂棋嗎?一支cue棍(棋桿)、一張四方枱、一副棋,不少人視為「老餅先玩」的遊戲,看似逐漸式微,在不同年代的人心中仍佔位置。還記得六、七十年代,放學無處消遣,在街頭巷尾架起「戰場」,是唯一樂趣;時至今日,玩意多不勝數,卻有人迷上康樂棋的刺激感,默默「練兵」。今天的你,可能已是上班一族,也可能還是學生,如果還有機會,再次架起「戰場」、手執cue棍,來場「康樂棋之戰」,你會參戰嗎?
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文/圖)麥潤田(圖)
「噼、啪、噼、啪,好!打得好!」摻雜着各式商品的貨架中,傳來此起彼落的棋子撞擊聲和歡呼聲。
「以前三唔識七可玩埋一堆」
裕華國貨今年首辦「康樂棋擂台爭霸戰」,不但吸引五湖四海的參賽者,參賽者年齡層闊得驚人,年紀最小的只有13歲,最年長的則70多歲,本月初起經過多場賽事,今日決賽,爭奪第一屆康樂棋王。
康樂棋是不少港人的童年回憶,年屆40歲的參賽者祺哥憶述,童年時每天放學後,打康樂棋是最佳消遣,「成班『細路』一放學就落街打,枱少,個個『爭崩頭』,三唔識七都可以玩埋一堆,贏咗仲有汽水飲,以前除了打波就是玩康樂棋,生活簡單好多!」
祺哥讚康樂棋勝在容易玩,老少咸宜,雖然玩法與桌球相似,但感覺較正派,「以前只有『飛仔』先去『波樓』(桌球室),但康樂棋周街都有得玩,話去打康樂棋,阿媽不會問長問短。」他對康樂棋的熱愛程度,甚至在家中備有一套康樂棋,方便隨時「開戰」,「放在家幾十年,今年新年執嘢掉了,太少玩,但好唔捨得。」
少女一cue扭轉局勢 全場喝采
康樂棋常被視為「老餅」玩意,今次康樂棋擂台賽,卻意外「召喚」出一群年輕人。18歲的何小姐是今次比賽中少有的年輕面孔,她於小學四年級接觸康樂棋,從此愛上,至今仍不時與朋友到社區中心「打棋」,原只視為遊戲的一種,但當聽到有康樂棋比賽,忍不住參加,試試自己的實力。
何小姐的初賽對手是身形魁梧的中年男士。10分鐘賽事中,兩人分數持續拉鋸,她一度被對手拋離,好不容易來到決勝局,只差一cue,即可晉身32強。她手握棋桿,調整好「打擊棋」,堅定的眼神緊盯着目標棋子,一拉一推,棋子隨着清脆利落的撞擊聲跌進洞中,喝彩聲隨即轟響全場,觀眾無不為其準繩的眼界鼓掌。
憑着一cue扭轉局勢,她認為,這正正是康樂棋的好玩之處,「每射入一棋,都可以改變局勢,未到最後,都未分輸贏。」雖然是年輕女生,但力度和準繩度,她不輸男士,「今次的參賽者好多都年紀比我大,經驗都比我豐富,但我有的是準繩度。」
快樂擂台 「打」出舊時人情味
今次的「康樂棋擂台爭霸戰」在香港掀起熱潮,甫開放報名,200個名額兩日內爆滿,即使加額至260個仍不足夠,主辦的裕華國貨也受寵若驚。裕華高級經理蘇兆永笑言,今次比賽源自一個巧合,事緣裕華去年開始網店生意,眾多商品中,康樂棋意外地成為了暢銷商品,顧客很多是海外華僑,不少顧客反映說非常懷緬這項遊戲,令他心生舉辦比賽的念頭。
蘇兆永慨嘆,現時人手一部手機,人與人之間愈趨疏離,缺乏家庭樂,回顧六、七十年代,物質相對貧乏,但快樂比現在來得更簡單,他希望藉今次比賽,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重塑舊時香港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