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Uber車禍揭監管不力?

時間:2018-04-27 03:15:26來源:大公網

莊學謙 雲港台青年交流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薈志動力秘書長

  香港早前發生了首宗涉及Uber網約車的車禍。慘禍背後,除了打散一個家庭,四名傷者生活面對巨變外,也讓擱置了一段時間的Uber合法爭議,重回到大眾視線之中。

  競爭提升服務質素

  Uber即使在政府申明不合法的狀況下仍有很大的市場,這情況在法治之都香港其實並不多見。背後原因,除了手機程式服務的普及、資源共享概念屬全球大趨勢,Uber本身有比香港的士優勝之處,也是最大原因,分別是電子付款的方便、車型選擇多、路線事先講明,而且價格相宜。將這些Uber的好處一一列舉,筆者看到的卻是一個個指向香港的士服務相應的弊端。

  那麼引入Uber會否激勵香港的士業的自我革新,或服務質素的提升呢?

  筆者認為,的士業界目前為止所做的,不過是強調各種沒有的士牌照的共享行為是不合法,是需要打擊同禁止的。Uber正積極與多個國家地區政府溝通,將網約車合法化,如果一旦Uber成功在香港合法化,的士那時候再考慮應對措施,是否就已經晚了?更何況,就算沒有Uber作為競爭對手的引入,的士服務質素下降的問題,業界也不能坐視不管,司機的服務態度與水準,付款方式、叫車方式的進步,是香港作為旅遊和商業城市的名片。政府應敦促業界,正視投訴內容和加強管理和軟硬件的升級。

  亦須兼顧法律保障

  那麼,Uber帶來的,是不是也都是好處呢?本月發生的車禍或者就是一次教訓。有保險業的專業人士分析,雖然Uber聲稱已經為乘客買了為網約車量身訂造的第三者保險,但在此個案中,Uber司機更是損失了性命。而Uber沒有提到保險是否保障司機損失,而出事司機更有可能被受傷乘客二次索償。沒有規範的灰色產業,此時暴露了最大弊端。而政府在這個慘劇背後的角色,更是不能推卸責任。如果沒有規章條例可以遵循,那麼保險也可能是Uber為了宣傳做出的額外努力而已。如何能真正保障司機和乘客的利益,不僅是商家,更是規管部門需要考慮的內容。

  歸根結底,引入競爭,提升服務質素,是政府和市民的共同期望,而交通事故慘劇發生後的迷茫,也是所有人不願看到的,只有政府和商家積極合作將網約車合法化,出台保障各方利益的程序法規,才能保證這個新的經營形式為市民和訪客帶來便利和舒適的體驗,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